近期,马来西亚国旗出错事件,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首先,事缘配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马,4月15日《星洲日报》在封面刊登一张插图,图中一艘船上高挂马中两国国旗,但我国国旗却缺少象征国家官方宗教——伊斯兰教——的新月图案。次日,4月16日《光华日报》封面也在一则欢迎习近平到访的新闻中,出现了同样少了新月的不完整国旗插图。

过去,无论官方或民间,国旗插图错误极为罕见。无论如此,此次插图失误,属无心之失。值得肯定的是,《星洲日报》发现错误后,第一时间致歉并迅速更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总编辑陈汉光与副编辑主任蔡淑姗仍于4月17日前往武吉阿曼警察总部录供后,被警方逮捕问话。警方此番激烈手段,引发广泛争议。

在民主制度下,媒体作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其角色是监督权力,而非屈从权力。对于媒体无意或非蓄意的错误,应以补救与自我纠正为主,行政机关不应动辄以司法介入,否则便是明显逾越了合理界限。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不久之后,马来西亚教育部于4月24日发布的《马国教育文凭成绩分析报告》中,也出现了三张错误国旗插图。包括一间教室墙上悬挂的国旗出现“两颗十四角星”,而我国国旗本应仅有一颗十四角星;插图中的红白条纹也仅有八条,正确应为十四条。这些错误源自人工智能绘制,但教育部犯下如此严重错误,却未见警方以同样标准介入调查,亦未要求教育部长或教育总监停职接受问责。这种“双重标准”,无疑暴露了执政者在对待媒体与官方机构时的不公与傲慢。

此次事件同样提醒我们,人工智能在辅助作业时仍存在明显短板。无论新闻编辑还是政府文件发布,科技虽能提高效率,但始终无法取代人类的最终审查。正如在重要外交场合,即便有翻译科技辅助,专业翻译员的在场仍不可或缺,以确保精准无误。

刊登错误国旗插图,固然不可掉以轻心,但应通过合理、规范的程序予以纠正,而非以过度手段惩处。警方对《星洲日报》的粗暴处理,不仅严重损害新闻自由,也动摇了社会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倘若对教育部的严重失误可以轻轻放过,而媒体的一次无心之过却遭重罚,此开恶例,未来任何独立媒体都可能因小失误而承受巨大压力,导致言论空间收缩,最终危及民主根基。

对于无意之错,媒体应有自律与纠错的空间,而不是任由行政权力恣意干预。马来西亚各界,特别是以华人为主体的政党与社团,更不应对此保持沉默,应勇敢发声,立即纠错,捍卫媒体独立与尊严。

民主自由来之不易,每一次对媒体无理打压,都是对民主精神的一次伤害。《星洲日报》总编辑职务的去留,应由媒体内部依程序自决,而非由行政权力左右。唯有坚持媒体独立,马来西亚的民主社会方能真正健康发展。在此,盼陈汉光能立马恢复《星洲日报》总编辑原职。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董事及吉隆坡建设大学中国区运营总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