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安华说:“多元种族、文化和宗教是马来西亚的巩固国家的优势,而非弱点。”
他说:“虽然肤色、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会被利用来煽动仇恨,但我们选择将这些差异视为促进国家团结的力量。大马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底蕴,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大亮点。”
首相是在纪念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的仪式上,作出以上致词。
乍听之下,还以为这是一则大马对外的旅游宣传广告。
大马旅游局网站的首页,就写著:“Malaysia Truly Asia——马来西亚,真正的亚洲,它掌握并定义了这个国家独特多样性的精髓,这里的独特性和魅力,使其成为一个非凡的旅游目的地……”
一小段的简介,把大马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特点形容得淋漓尽致。
丰富的多元文化,本值得每位大马人引以为豪;然而,唯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才知道旅游广告的华丽辞藻背后,隐藏著许多丑陋不堪的种族歧视和宗教傲慢。
因为,越来越多的政棍与神棍,看不得大马的多元民族文化,总是借故挑拨是非,恶意攻击并伤害其它族群,激发各类不必要的争议,也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和谐。
比如华人新年的捞生与舞狮,长期以来就是亮眼的本地特色,每逢大型新春团拜,必有各族领袖与名人团聚一起,齐齐举筷捞生,高喊“兴旺发”!
然而,偏偏有脑子长虫的极端传教士,恶意批评这类活动含“迷信”成份,且有违伊斯兰教义,提醒穆斯林避免参与。
这么多年来,包括国家元首、州苏丹、马来内阁部长及议员们,都经常出席舞狮和捞生活动,从来没有任何的忌讳。只要看在眼里,正常穆斯林即可判断,上述传教士的言论简直是一派胡言!
引起不必要争议与误会
不幸的是,一旦这类极端言论在网上被有心人任意转发,对部分信仰薄弱的群体而言,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顾虑。同时,也会引起族群间不必要的争议与误会。
正如早前宗教部长“心血来潮”推出的“穆斯林指南”,不论其出发点为何,但在缺乏充分的探讨与商议下,就试图仓促推行,结局就是大家所看到的纷争与谩骂。
这正符合了古人所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家本来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被人刻意扔了一团屎在中间,自然就引发各类怒火与争吵。
安华说“肤色、宗教和文化的差异,可能会被利用来煽动仇恨”,表示他清楚知道,越来越多人以宗教与种族之名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遗憾的是,他上台以来,面对这类威胁社会安宁的争议,总是习惯保持沉默,不知是故意“让子弹先飞一会”,还是因为优柔寡断,既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却又不知该如何当机立断,最后风波难以平息,甚至越演越烈。
安华的“无为而治”,让反对党觉得有机可乘,因此一而再再而三,不断挑起各类争议。从袜子风波、中国旗事件、啤酒商为华教筹款,到最近的火腿三文治和穆斯林指南等,背后都是同一批人马在操弄,几乎已成了一套作业流程。
制造社会冲突,破坏族群和谐,有什么好处?
好处可多了。一来可借此挑拨离间,加深执政联盟之间的裂痕与互相指责(比如阿克玛与火箭及马华之间的口水战);二来只需付出零成本,就能引爆民间舆论战与怒气,让大家见识到昌明政府处理民怨的慌乱失措与盲目无能;三来可转移公众注意力,忘记国盟在执政州属的各种差劲表现,同时让他们摇身一变,成为捍卫种族与宗教的勇士……
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马几乎每个月都出现新的争议,大量社会资源耗费在这类完全没有价值的争吵,而真正值得政府及人民关注的课题,反而被一再被忽略掉。
难怪有人说,当新加坡国会讨论如何推动AI发展,大马国会则为了火腿是猪肉还是鸡肉而争闹不休。
利用多元集体力量
安华既然知道大马的多元是优势,还说“选择将这些差异视为促进国家团结的力量”——然后呢?如何将多元转化成团结力量?行动呢?实际成效呢?
我们殷切期待他不再畏首畏尾,而是认真利用多元的集体力量,推动真正的多元化,以对抗反对党的“单元暗势力”。
这股“多元力量”,来自华印裔社群及其它少数群体,更包括大多数沉默但开明的马来人,大家都是多元社会的中坚支持者,也是支撑团结政府最强大的力量。
别忘了,还有广大的东马人民,他们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拥护者及实践者。维护大马原有的多元面貌,必须借助东马各族的力量。
如今西马的多元精神,早已被极端政棍与神棍玷污。连斗亚兰国会议员拿督斯里威弗烈丹敖也忍不住发言,指国内日益极端的种族和宗教情绪,正在导致东马人民后悔加入马来西亚。
可见,若安华继续放任极端分子破坏社会和谐,最终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