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特朗普挥舞"对等关税"的大棒,令全球金融市场骤然陷入一片兵荒马乱。这位新当选总统的惊人言论如同一枚核弹,瞬间引爆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各国政府措手不及,投资者惊惶失措,而财经媒体更是火上浇油,争先恐后地抛出一篇篇耸人听闻的头条——"经济衰退即将来临!""通胀将失控!""股市崩盘在即!"——仿佛全球经济已站在悬崖边上,只待最后一推便坠入深渊。

作为一名深谙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专栏作家,我在过去一周几乎每天都收到财经媒体的邀请,让我针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发表评论。然而,与市场上一边倒的悲观论调形成鲜明对比,我的观点不仅更为冷静,甚至带有几分"离经叛道"的逆向思维。

诚然,关税政策的影响不容小觑,但市场的过度反应往往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经济逻辑。历史经验一再证明,贸易战带来的市场冲击通常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期波动,而非不可逆转的长期危机。

为了帮助投资者拨开市场迷雾,洞悉真相,我将在本期及下期专栏中,系统性地剖析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直接影响、市场历史表现、企业盈利风险以及投资应对策略。本文旨在为2025年的投资决策提供更具前瞻性、更具洞察力的视角。

通胀VS通缩?
主流财经媒体几乎异口同声地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直接推高消费者价格,点燃通胀的烈焰。他们的逻辑是——关税本质上是一种进口税,对于那些深陷全球供应链泥潭的企业而言,额外的成本逼迫它们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这种价格上涨的压力在某些领域尤为显著,例如电子产品、汽车和家电行业,这些行业的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任何关税壁垒都可能迅速转化为终端价格的飙升。

然而,这种"关税=通胀"的简单推演,未免过于草率,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我对这一主流论调持高度怀疑态度,并认为其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经济力量。事实上,关税政策不仅未必会引发全面通胀,甚至可能成为通缩暗流的催化剂。

第一,供应链的韧性被严重低估。市场似乎忘记了,2018-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已为全球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管理课"。在那场贸易战中,许多跨国公司被迫重新审视其供应链的脆弱性,并迅速采取行动以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例如,苹果公司已在印度和越南建立了新的生产线,而部分中国企业也加速在东南亚设立工厂,以规避美国关税的冲击。这种供应链的动态调整能力,意味著新一轮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可能远低于市场预期。

企业并非被动挨打的羔羊,而是具备高度适应性的经济主体。那些仍未调整供应链的企业,或许早已在上一轮贸易战中被市场淘汰,留下的则是更具韧性的强者。

第二,全球经济的宏观环境正在逆转通胀逻辑。疫情后的供应链瓶颈已逐步消退,大宗商品价格自2022年高点大幅回落,而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正在无情地压制需求增长。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通胀的整体动能正在迅速衰减。例如,美国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速自2022年中以来持续放缓,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也显示通胀压力远低于市场此前的恐慌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关税在某些领域推高了成本,整体经济可能仍然面临更大的通缩压力。

第三,高债务环境正在扼杀消费能力。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当前的高债务环境正在对消费能力构成前所未有的压制。数据显示,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5万亿美元,政府赤字持续扩大,而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使得企业和消费者的融资成本大幅攀升。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更高的生活成本和信贷负担,美国消费者可能会大幅削减非必要支出,而企业的定价能力也将受到严重限制。换言之,尽管关税提高了部分商品的成本,但需求端的萎缩可能使企业根本无法将成本完全转嫁,最终导致的不是通胀,而是企业利润的剧烈压缩。

第四,历史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日本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失落的二十年"中,政府债务水平飙升,但整体经济却深陷长期通缩,而非通胀。这一案例表明,高债务、高赤字与通缩压力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而非市场所担忧的通胀风险。美国当前的财政状况与当时的日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巨额债务、高利率、疲弱的需求——这意味著,市场对"关税必然导致通胀"的逻辑推演,可能是一种危险的过度简化。

第五,在高利率和高通胀的双重夹击下,美国消费者的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近期的数据显示,美国零售销售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必需品领域,而非必需品的消费则显著萎缩。

这种行为转变进一步削弱了企业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能力。例如,沃尔玛和塔吉特等零售巨头已多次警告,由于消费者对价格的高度敏感,其利润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关税的真正影响可能不是通胀,而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恶化。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可能在某些领域引发价格波动,但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宏观经济的通缩倾向、高债务背景下的消费抑制,都可能抵消甚至反向推动市场进入通缩趋势。因此,与其沈迷于通胀失控的幻象,投资者更应将目光聚焦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才是决定市场方向的真正关键。

在下一期专栏中,我将深入剖析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贸易战的市场表现,揭示历史经验如何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同时,我将从企业盈利风险的角度,探讨高估值环境下的潜在危机,并为投资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敬请期待!

林卓锋

作者是知名跨国投资平台的董事。 在金融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卓越经验,其中包括在香港一家上市的国家级金融企业担任董事长达十年之久。 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谵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经常在多家区域内的知名大学授课,并为东南亚的电视与电台广播节目提供深入的评论,也为香港和东南亚的报纸撰写每周专栏。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