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继续撑巴勒斯坦,究竟大马未来会以什么方式来声援?这是我一直观察的事。
去年8月以来,大马成为亚洲第一个大量接纳巴勒斯坦难民的国家,这份举动像是一位热情好客的邻居,不仅热情开门迎客,还端茶递水,生怕对方住得不够舒服。
然而,当宾客开始对家中规则不满,甚至搬起家具换起摆设时,这位邻居是否也会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该提醒对方——这应该是我家吧?
毕竟才短短几个月,这些巴勒斯坦难民就因为安排不符合预期,公然制造骚乱,最终还让巴勒斯坦驻马大使出面道歉,这种局面是大马政府应该重新思考接纳的动机。
随著哈马斯与以色列停火协议的达成,副首相阿末扎希宣布将遣返127名巴勒斯坦公民,这一决策,就像邻居开始考虑把家中客人送回家一样,既是基于好意,也是为了自己的家园整洁。
在这过程中,马来西亚在国际人道主义与国内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成为了值得深思的课题。
接纳巴勒斯坦难民这件事,我从不否认大马的出发点是善良的,只是当这些人带著各种需求涌入时,挑战也接踵而至。尤其难民与管理当局之间曾多次爆发冲突,从妇女闹事到群体骚乱,这些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住户年度会议时的争吵画面——到底谁该负责垃圾分类?
虽然沟通不良和规则不明确是冲突的主因,但说白了,这背后的根本问题或许是文化差异与期待落差。
例如,难民或许期望在大马获得更多永久性支持,而大马政府则认为目前只是临时避风港,双方心态上不一致,让人想起那种热心帮忙的朋友,最终却发现对方已经默默把沙发当成自己的床。
幸好哈以适时停火,这项遣返计划也让彼此有台阶下,至少大马在这过程中已提供医疗帮助及教育机会,算是符合国际人道精神。问题是,停火协议到底稳不稳?
完善难民管理政策
大马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就像家族聚会中总是为亲戚发声的热心成员。从在联合国积极声援,到成为难民庇护的典范,大马一直以来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著颇具分量的角色。只是,这次接纳难民引发的几次骚乱事件像是家庭聚会中的小插曲,或许是大马未来在接收难民时要吸取的经验参考。
肯定地,大马未来还会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巴勒斯坦发声,只是要如何总结此次经验,完善难民管理政策才是重点。而接纳难民并不仅仅是提供庇护,更是建立一套清晰的规则与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各方利益都能兼顾。
毕竟,国际援助可以被形容为一门艺术,不仅需要善意,还需要技巧——如何让客人感到被接纳,同时不至于让主人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门值得深耕的学问。尤其大马的国库是否有馀力进行这点善意,也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