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至90年代,本国的非伊斯兰教界或普遍流行某种焦虑,即无法通过主流教育系统和大众传媒展现、介绍、推广、诠释本教。毕竟,我国的教育系统和大众传媒既“世俗化又不世俗化”。世俗化是针对非伊斯兰教而言,不世俗化则指自80年代初就被广泛纳入官方教育和传媒体制的伊斯兰教元素。

换言之,由于世俗化,教育系统和大众传媒大体上(除了某些具宗教组织背景者)不会让非伊斯兰教元素有机会涉入其中,但同时则对被规定为官方宗教的伊斯兰教大开方便之门,形成绝对的“一面倒”形势。于是乎,某些非伊斯兰宗教组织不免感到焦灼、困扰,甚至不满,频频呼吁政府应容许非伊斯兰教享有更多的空间在学校和大众传媒上“发声”、“亮相”。

质言之,有关呼吁不是没有一定的积极回应,但大体上还是微不足道,甚至只是表面上、偶然性、随机性、边缘性的而已。个中原因,自然与主导国家大权的种族—宗教保守主义分子的狭隘心态有关。无论如何,跨入21世纪后,显然,非伊斯兰教界的有关焦虑已大大淡化,虽偶尔还是会听到类似的呼吁或提议,如允许在中小学开设非伊斯兰教宗教课程,但口气上已非那么急迫了。

为何非伊斯兰教界的焦虑、困扰、遗憾,乃至不满等心理已大幅度减轻了呢?自不待言,其中肯定与资讯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大开放,乃至大解放息息相关。尤其昭著的是:互联网、移动通讯、资讯生产和储存技术等的越来越高效、普及、即时、可靠、可负担,已经大大削弱了威权政府所能刻意营造的资讯不平衡、不透明、不便利、不廉宜,甚至单方垄断和霸权现象。

甭说,而今通过网络,各种宗教资讯的生产和传播,已属排山倒海级,悉看人们愿不愿意去领受和消化而已。非伊斯兰教界若能善用网络,即便还是面对保守政权的可能监管和干预,但只要不触碰敏感课题、不挑战法律,至少还能有个辽阔、通畅的平台来进行各种宗教资讯的共建和分享。当然,网络不是没有其局限,如无法让人们面对面地体验宗教,但总好过没有。

不管怎样,还是必须一提:幸好网络制度大体上还是个世俗建构,所以才能那么自由、开放、宽容、公平地提供各宗教大致相等的机会和空间来使用之。若网络从其理念、科技、设计、营运、操作等都被某种宗教目的和利益影响了——即乃非世俗化的话,那人们恐怕还得沦落至资讯被权威操控的时代,少数和非主流宗教界又不得不因之而感到焦虑、遗憾、不满等了。

总之,世俗化对于宗教资讯,乃至宗教平权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有必要去争取、捍卫之。众宗教人士若还没能认清这一点,一劲儿敌视、否定、批判、谴责世俗化,堪称见树不见林——乃至不知好歹,恐怕最终会把本教带入更加局促、困窘、艰难的境地。

郑庭河

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