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移居到大马的中港台Youtuber影片,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来到这里生活后,我们发现夜市才是隐藏的宝藏。只是为何没有人好好宣传?”不少Youtuber好奇。他们认为大马的夜市食物多元,拥有马来、华人、印度、原住民等风味美食外,还有不少手工艺品与特产,甚至还融合一些创意外国食品,但不像到台湾旅游时,“逛夜市”已成为游客的必打卡行程。

若能好好宣传,大马夜市绝对能解锁爆炸式的经济发展潜力。他们异口同声。

一语惊醒。想想也是,大马政府不断推出各种发展大蓝图,积极规划不同产业的转型,但为何独漏消费力庞大且与民生经济息息相关的夜市呢?难道这个产业链没有升级的价值吗?

究竟是夜市的经济规模小得不值一提,还是政府的心态太过刻板僵化,认为要吸引游客来,就要以“能扛起门面”的景点为主,因此对外宣传旅游时,不是高耸入云的双峰塔或富丽堂皇的吉隆坡大钟楼,就是瑰丽风情的黑风洞、洁白沙滩的阳光海岛或茂密翠绿的热带雨林,让外国人想起大马,似乎只能与这些既定印象绑定。

就算是名声渐大的亚罗街,充其量也只能被视为美食街,而非传统在地的夜市风情。经过这些人的发掘提醒,正好能让政府思考一下,与其不断推出经济规模庞大的发展蓝图,倒不如从这些民生相关的经济下手,如台湾与泰国那样积极发展“夜市旅游”,不仅能展现大马更多元奔放的在地面貌外,还能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开创另一种旅游商机,经济效益甚至会比建设默迪卡118让国人更有感。

“但夜市消费额不高,真的可以实际带动经济成长吗?”有人可能质疑。

的确,比起上亿的发展计划,夜市消费形式零碎,有些摊主也没有明确的经济概念,很难计算外国游客在夜市真正的消费额。这么想的话,恐怕就会掉入传统商业经营模式的思考陷阱。

与其说要看到“夜市旅游”具体的经济贡献额,不如说要激发的是它真正的品牌价值。就像这些Youtuber说的,当他们走进夜市后,才能真正体会到本地人的生活形态,品尝到不同于购物商场或餐馆的美食口味,在讲求个体化体验的旅游时代,这种感受才是让游客回国时念念不忘的。

公共交通规划

别忘记,大马夹在新加坡与泰国中间,“新马泰”旅游还是被不少外国旅游公司视为过渡站,充其量只是到特定景点打卡,一旦能突出“夜市旅游”,拉大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至少能提高大马旅游方式的丰富性。当品牌打响,并建立与外国游客独有的内在情感关系后,透过他们的口耳相传,就是最好的广告,我相信这绝对比砸千万在电视或网络的宣传片来得更有效。

只是,不像台湾或泰国夜市那样,公共交通规划周全,几乎都有特定捷运站可抵达外。同时,政府或许也可考虑借鉴台湾或泰国,将部分流动夜市集中化,设计成永久性的旅游景点,让游客可以更容易找到。

若政府肯放点心思,为夜市打造完善的设施管理与推广策略,或注入特殊故事及体验感,这些民生据点绝对有望从在地生活圈进阶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地标。比起高端产业仅有专才能参与,这种国内外都能参与的交易不就是更好的经济蓬勃体现吗?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