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山地国家,适耕地短缺,小农经济是常态。2019年数据显示,全国约有360万农民,其中农民中属于大型种植者只有3.5万人,占农民的1%,但却生产出占农业总产值的53%。农民之间的两极化由此显而易见。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由来已久,大批家庭式小农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复苏之后仍然生存下来,主要是靠政府的大额农业补贴和保护型对粮食进口高关税维持。

诚然,日本的农业政策营造出来的是大型资本密集的先进农场和保守、依赖年迈农民劳动力的小农经济之间的巨大鸿沟。按日本政府制定的2030年农业规划,屈时全国的粮食自足率将得从2020年的37%,提升到45%。换句话说,提升自足率只能靠大型农业生产,而一般土地面积介于1到2公顷的传统小农就不得不有所牺牲了。

在政府的农业辅助政策下,日本农民的农产品销售价格平均高于世界价格的70%,辅助政策也惠及小农家庭的收入。尽管如此,日本农村仍然留不住人,特别是年轻人。二战后是日本经济快速恢复期,1960年到1974年的石油危机前,是日本制造业发展的蓬勃成长期,年均GDP增长率约10%。随著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乡村人口流入大城市及工业地带加剧,加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年轻人到城市读书或工作,随后便大部分定居下来,不再返乡。

农村人口外流加剧的另一因素是,随著进一步的工业化,农业也带来更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劳动力需求因而降低,乡村出现的剩馀劳动力只能向城市转移。相对长的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大城市也有效的吸收来自乡村的劳动力。

农村人口加速流失

1985年到1990代初,是日本的经济泡沫期。1985年之前的20年间,由于日本对美贸易大量顺差,日美之间出现贸易战,美国针对的主要是日本的廉价出口影响了美国的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在美国施压之下,1985年日美签署了广场协议,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仅数年之内美元兑换日元就从1美元兑240日元降到120日元。日元大幅度升值的结果是,日货出口价格高涨,影响了日本向来占优势的对外贸易顺差。

另一方面日元升值让日本人的购买力加强,促使各企业和个人在国内外进行各种投资。其结果一方面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出现泡沫经济。另一方面日本工业为降低成本,大批向国外转移,这使向来为城市企业提供零配件的乡村地区小型工厂裁员或者关闭。失去工作的农民因此再度加速流向大城市,此现象称作“再城市化”。

1990代初后的20年,日本经济滞留在1%以下的增长率。随著经济泡沫的破灭,房价和股价均出现暴跌,银行也出现诸多坏账现象。同时,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失去工厂工作而离开,日本乡村出现了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今天日本乡村一般上一半人口均在65岁以上,乡村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造成好些小乡村的消失,荒芜农田也不断增加。数据显示,农地撂荒面积就从1980年的12.3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39.6万公顷,严重降低了耕地利用率和加大了农业生产的压力。

面对如此严重的乡村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数项缓解措施。一是土地改良政策,即提高农业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将农民从较小村落迁到较大乡镇,以提供更佳基础设施服务,让农民之间交换分散的田块,让个体农民的农耕地集中在同一个片区,方便规划和机械化运作。二是休整田地,给农业区提供或改善道路包括铺上柏油路,增强灌溉和排水效果。其三,把水田变成干地,达到一年可种两造稻米。其四是换土,利用更佳土壤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然而,这些措施成功率不算高。首先是交换土地,农民对祖传土地和祖先坟地有特殊感情,对换土地价值的核算也较难令双方轻易达成协议。此外,柏油马路建好了但维持公交车路线却有困难,因为一般家庭都开车,而公交车只是服务老人和儿童而已,何况这类公交车需要政府补贴才能运作。

按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1990年到2013年数据显示,这13年间,日本农业总产值从13.8兆日元(约3800亿令吉)到8.3兆日元(约2300亿令吉),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同一时期,农业人口的实际收入也从6兆日元(1711亿令吉)减到2.4兆日元(约684亿令吉),农业从业人口仅占就业总人口的4%。很明显的是,随著农业人口的下降,日本农民个人的均收入也是下降的。这现象更说明了年轻农民不愿留下务农的根由。基于各种原因,日本本土生产的白米自给率也从1960年的93%,下降到2022年的58%。

农业政策反思

日本粮食自足率下降的趋势,近年掀起一场反思议论。长期以来,日本就是依赖高补贴保护国内农业,特别是稻米种植,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关税维持。然而这项政策不但造成财政重大负担,也脱离了国际竞争逻辑,使日本国内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出约50%。鉴于日本政府既长期花大钱支持农业,但结局仍然是无法挽救粮食自足率下泻之势,倒不如另谋良策为妙。当前反思的重点是针对参与“亚太经济合作伙伴协定”(TPP)的谈判条件。

日本对“亚太经济合作伙伴协定”的立场是,日本既要承诺其农产品对外开放,但又要继续为其5大敏感农产品,即大米、小麦、猪牛肉、砂糖和乳制品的维护。经过五年多的谈判,日本与另11个成员国于2016年初签署了协议,从此加大了日本农产品对外有限度的开放和降低或取消关税,但对上述5大农产品,基本还是格外保护的。

日本农业由自我保护政策到改革开放,的确是身不由己的举措。基于全球化农业规模经济的冲击,日本的小规模耕地面积和多山的自然环境,毕竟无法抵挡自然规律和自由化经济逻辑。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农业的相对收缩和农民的老龄化和外流,小片偏远农地抛荒和大批农庄房屋废弃现象。未来日本农业所面对的严峻考验是,TPP协议规定日本得将82%的农林水产品最终取消进口关税,受保护的大米也会由美国和澳洲进口配额,以及入口的猪牛肉关税也将下调。

以上的农业政策倘若有效落实,日本民众自然将享受到更廉价的进口农产品。但从此农产品外贸赤字的增长还得靠日本先进的高科技工业品来补助平衡,日本能否做到还是个未知数。至于越趋空置的农村房地产,是否会由新兴起的“逆城市化”的国内外的乡区旅游消费补上,也自然是个未知数!

黄大志

新纪元大学学院客卿教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