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学员问我:什么是下市?为什么比起上市,我们更少听到下市的事情?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上市(首次公开募股,IPO)常常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但其实企业也可能会选择下市(Delisting)。只是相比上市的高调宣传,下市往往处理得更加低调。

企业上市时,通常会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吸引大众的注意,以提升股票的认知度和市场接受度。而当企业寻求下市或面临被迫下市时,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负面信号,认为企业可能面临运营困难,因此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选择低调处理。

实际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企业下市的原因,是自愿下市还是被迫下市?在讨论下市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下市,以及下市的具体原因。

下市,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被证券交易所(例如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除牌,终止在公开市场上的交易。下市意味著该公司的股票将不再公开流通,普通大众将无法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其股票。

下市主要分为两大类:自愿下市(Voluntary Delisting)和强制下市(Mandatory Delisting)。今天我们重点讨论自愿下市。

自愿下市的决定完全取决于公司本身。公司可能会认为其股价被低估或长期偏离合理价位,因此选择在股价低迷时私有化下市。这意味著公司将购买市场上所有流通的股份,退出公开市场交易。

企业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

1. 股价被低估:公司认为其内在价值高于市价,因此选择在股价低迷时买回股权,进行私有化。
2. 避免财报压力: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向公众披露财务报表,市场对公司业绩有期望。如果业绩未达预期,股价可能下跌。为避免股价波动带来的压力,公司可能选择下市。
3. 决策自由:私有化后,公司可以避免公众投资者对重大决策的干涉,更加自由地进行业务调整和发展。
4. 专注长期计划:下市后,公司可以更加专注于中长期的业务发展计划,避免短期股价波动的干扰,同时节省挂牌费用。
5. 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当市场面临不确定性,例如政治动荡、战争、疫情等,公司可能选择下市以减少外部环境对股价的影响。

有人可能会质疑,下市后再上市的企业能否重新获得市场信任。事实上,一些成功的企业通过私有化重组后,以更高的估值重新上市。

举例来说,企业大亨丹斯里阿南达以私有化旗下公司而闻名。2007年,他将明讯(Maxis)私有化,2009年通过IPO重新上市,筹得约110亿令吉。布米阿马达(Bumi Armada)也是类似的例子,该公司在2003年私有化,2011年重新挂牌,筹得约23亿令吉。

总的来说,自愿下市并不一定是企业失败的标志,更多时候是企业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下一篇,我们将继续探讨强制下市的情况。

程志彬

上市公司董事。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