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地,以大马中文电影《富都青年》目前的票房走势,加上成功扩散至非华族的观赏话题度,让电影从上映前顾虑的“不知道能否撑过两个礼拜”,已转为气势惊人的“能否成功挑战上映至贺岁档”。 

12天内累积票房破300万令吉,在有限的院线播放,已经是非常亮眼的成绩,就算放在贺岁档比较,记录也毫不逊色。外加《富都青年》还在台湾与香港市场热映,目前两地累积票房都超过1300万令吉,以现有走势推测,电影票房在下周破2000万令吉料不是难事。 

对比电影的制作预算300万令吉,这部偏艺术小品类的电影,回酬率竟能高达6倍,不仅能名正言顺盖上“叫好叫座”的评价印章,甚至还能为大马电影业掀开前所未有的新格局,证明只要结合特定行销话题,作品拍得诚恳感人,就算题材偏锋冷门,还是有机会能吸引观众入场支持。 

“看来接下来的贺岁档,大马电影票房也有望创佳绩。”有人乐观地以此推断。 

的确,看起来《富都青年》的空前成功,有望带动大马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期待与支持,但把它放大成大马中文电影的“万能救世主”,看起来又似乎言过其实。 

毕竟,《富都青年》从前期制作方向到电影上映后引起的回响,几乎是以“观众口碑”作为优先偏重因素,相比大马传统贺岁片是以“赚新年钱”为首要考量,两者在创作动机上就有著明显的市场差异,因此贺岁片是否能稍微沾染“富都效应”,让大马观众继续支持国片,我倒不认为能相提并论。 

尤其在疫情后百货通膨,许多人也厌倦各种政治正确的言论,“华人就要支持本土中文电影”的民族情绪勒索话语,目前恐怕已经无法引起附和。目前观众愿意入场看电影,更多是电影品质的基本保障。 

若把《富都青年》的成功粗糙诠释为“大马华人支持本土中文片”,以为趁热度可顺势开拍类似片型并企图赚钱的话,恐怕会大马电影业掉入另一个无限循环的投资陷阱。 

每部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电影是艺术类,意味著创新才有价值。若接下来大马片商准备开拍“茨厂街少年”或“巴生青年”,并延用卖惨的论调来行销电影的话,我可以保证,这种蹭热度的操作肯定会失败。 

不过,有件事或许可从政府来下手,那就是投资电影的全额抵税。 

事实上,原本注资《富都青年》的投资方,几乎都认为这些钱是拿来资助导演的理想,从没想过会回本,只是这部电影意外爆红,让人见识到大马中文电影的市场潜能。既然并非是大马人嫌弃国片的问题,而是品质决定票房成绩,那么政府就应该鼓励更多人投资电影,从上游就建立真正能催动电影开拍数量的诱因。 

最简单的方式,是让投资电影的钱可以转为全额抵税。也就是说,电影投资的风险很大,若票房失利,那么就把这些资金转为抵税,而不是当作投资亏损。有了这种避险后备,才有更多投资者愿意把钱转入电影业,真正支持一部好作品,而非在投资后一心想求回报,最终害导演拼命找地方置入产品来交代。 

《富都青年》的成功,除了证明真诚小品也能卖钱外,也说明投资方与电影团队各自尊重的重要性。大马一直都不欠缺电影的人才,尤其今年还出产了第一位奥斯卡影后杨紫琼,遗憾的是,这名怡保人至今都还没有拍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马作品。 

今年大马电影业有许多奇迹发生。愿《富都青年》后,有投资方真正看中大马的电影人才与潜力,配合政府的政策辅助,拍出更多反映民生的好作品。能互相扶持帮忙,又能激发彼此思考这片土地上的共荣美好,这不就是昌明大马最基本的定调?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