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尽管社会在文化多元性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是一个被严重污名化和误解的议题。这种污名化体现在对精神疾病的社会偏见,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信念。这些偏见和误解不仅阻碍了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理解,也影响了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和支持的程度。

首先,这种现象体现在对精神疾病的社会污名化。在某些文化中,心理健康问题错误地被视为个体的弱点或缺陷,导致患者在家庭和社会层面遭受歧视。这种误解不仅使患者不敢公开谈论自己的困扰,还会让他们在寻求专业协助时感到羞耻或畏缩。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同样使患者在职场和社交中面临更多困难,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回顾2021年杨宝贝的自杀未遂事件,媒体报导的方式将误解推到了极点。媒体倾向于以轻佻娱乐的风格呈现事件,把它渲染成一出“连续剧”般的故事,将个人的隐私和痛苦转换成了大众的娱乐消费品。这种报道方式不仅淡化了事件背后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导致大众对此严峻议题产生了误解。过于肤浅的报道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了八卦新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病人的污名化。

将心理疾病视为洪水猛兽这一现像在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中也得到了体现。一些传统观念将精神疾病视为超自然力量的附体或某种诅咒,这导致患者及其家庭成了社会的边缘群体。这些错误的文化观念妨碍了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理解,致使患者在家庭和社区中遭受更多的孤立。因此,打破这些污名化的观念、推动文化观念的转变,对于改善马来西亚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要改变这个状况,社会需要集体努力,推动心理健康问题正面的认知。透过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科普活动,我们可以强调心理健康问题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这有助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减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恰当描述,引导公众对这一议题进行深入思考。

在探讨马来西亚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中,值得一提的是雪兰莪万达镇州议员嘉玛丽亚所倡导的雪州心理健康计划Selangor Mental Sihat(SEHAT)。这项措施旨在透过为大众提供系统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和医疗支持来推广心理健康,包括资助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辅导,促进社会更全面地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疾病,并且应该得到治疗,治疗过程不应该被视为羞耻。

消除公众误解

SEHAT计划透过提供这些服务,旨在消除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并强调心理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部分,应受到与其他健康问题相同的关注和照顾。这项倡议不仅挑战了社会的传统观念,更是对污名化现象的强烈回应。

作者认为这项活动值得各方借鉴,以推动心理健康意识的普及,破除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偏见,鼓励更多人主动寻求帮助,从而创造一个更支持和理解心理健康需求的社会环境。透过SEHAT计划,社会有望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并认识到患有心理问题的个体需要得到全面而专业的支持。这种积极的倡导有助于消除文化中存在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污名,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让更多人愿意寻求治疗,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理解和关怀心理健康的社会。

对整体而言,在马来西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构成了一个重大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深入分析社会的根本原因、促进文化观念的演进,并提升大众对心理健康正确理解的程度。透过这样做,我们可以逐渐解开这团困扰社会的迷雾,并为创造一个更关心和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打下基础。

这种转变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并且要求政府、教育机构、媒体等多个面向共同努力。展望未来,透过对相关政策和社会观念进行深入反思,我们可以期望马来西亚社会会持有更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为心理健康事业的进步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氛围。

朱敏微

群议社社员及优大新闻(政治副修)系在读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