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多数与少数群体的民粹主义现象遍布全球。马来西亚也不例外,在宗教、族群、民族的界线地带,任何民粹政治团体可以轻易制造“阴谋论”妖魔化政治敌人,塑造不忠诚的少数群体,破坏危脆的社会信任。

当全球57个伊斯兰国家,或伊斯兰教徒作为多数群体的国家之中,有55个国家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马来西亚却深陷民粹主义泥沼,在伤害马来人特权地位的“阴谋论”阴影下,拒绝签署公约。

当全球107个国家签署《反对教育歧视公约和建议书》,世界各地的人权团体跨国合作编织保障母语教育权利的民主网络;马来西亚宗教与种族保守团体和政党却滥用民主机构,控告华文小学、泰米尔文小学违反国家宪法,企图在民粹政治中套现作为多数群体代言人的政治红利,破坏民主的巩固。

在民粹主义完全摧毁社会信任和民主法治前,公民社会可以如何主动反击民粹主义是重要的议题。

社会科学研究揭露当代民粹主义运作的一个关键机制:让多数群体或至少得以赢得选举的多数选民接受“阴谋论”叙事,在危机感中想像多数群体作为受害者,他们的基本权利、理想社会正在遭受破坏,而少数群体是罪魁祸首,民粹主义的倡议者是多数群体的代言人与拯救者。

这类典型的民粹主义的阴谋论叙事,善于操弄分裂人群的政治修辞,尽管背离事实真相,却在复仇、恐惧、愤怒的动员下,赋予民粹主义者巨大的政治权力,滥用民主制度阻碍国家的民主化与民主巩固。

面对极富创新巧思、又擅于煽动愤恨的民粹主义者,马来西亚的公民社会应该持续采取“组织创新”的策略做出反击与回应。

第一,运动叙事的组织创新。近年,董总推广的跨族群工作,示范公民社会如何可能创新地组织“共存共荣”的文化叙事脚本。董总透过设立“友族教师长期服务奖”,在抗争单元化政策的当代运动叙事中,纳入友族教师服务、贡献、支持独中教育的生命经验。

另外,类似“我的跨文化经验”征文活动,则是融入年轻世代的多元文化视角,扩大友族同胞之间友爱互信与包容忍让的日常生活叙事观点。

创造民主空间

第二,机构团体的组织创新。马来西亚无论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环境,缺乏让年轻学生展现政治主体性的民主空间。尤其,当投票年龄下修至18岁,官方教育机构和法令却依旧限制学生的政治参与。这突显非官方的机构团体主动创造民主空间,让青少年有机会认识和参与公民社会的重要性。

近年,林连玉基金举办林连玉青年公民学程,组织林连玉基金种籽兵团,并与其他青年团体合作推出“脱口秀open mic”活动,为大专生创造了另类参与公民社会的民主空间。

另外,马六甲培风中学的公民与社会教育科组与高中学生,共同承办“Jom Tengkera一起懂街纳”社区导览活动。透过举办跨越界线的文化活动,这座百年古城的中学生有机会学习、欣赏、导览,多元族群的文化记忆、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东海岸的吉兰丹中华独中则是展开“高中学生的模拟选举”活动,让学生组织政党、提出政见、说服选民,练习民主沟通。同样地,吉隆坡尊孔独中公民教育课程的教师亦在学校机构中,带领中学生打开包容差异群体的想像,和建立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当然,这两类组织创新并非反击民粹主义的万灵丹;然而,这也反映我们的公民社会须创造更为系统性的组织创新,扩大青少年展现政治主体性和学习公民参与的民主空间,来回应诡谲狡猾的民粹主义者。

公民社会如何主动反击民粹主义——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再思考两个问题。

面对民粹主义的阴谋论叙事,我们的公民社会是否提供另类的、替代的文化叙事,作为民众进行跨族群、跨文化民主沟通的工具?当民粹主义逐渐侵蚀民主人权,我们的公民社会又是否培养积极关心公共事务、热情拥抱多元文化、包容差异群体的青少年,而不是悲观、冷漠、无助且对社会科学知识与公民权利论述感到陌生的青少年?

本文为2022年华教节特辑系列文章之一,今年的特辑主题是“描绘世俗政治前景”以及“记述地方历史与文化”,由林连玉基金组稿。

 

黄科量

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