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网路上最热议的话题就是辩论比赛中的粗口风波,对于此事件,我的想法与大部分人相同,比赛有其规范,粗口本身就不应该在正式的辩论赛中出现,作为一个资深的辩手不该犯上如此低级的错误。

只是在不少讨论中,却讲讨论重点转到凡事讲粗口的就是没文化没有水准的方向,甚至有人的留言让人有一种原来讲粗口就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对于这种简单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讨论我则不认同,因为粗口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情感表现的手法,不去了解其背后使用脉络就轻易套上价值判断就显得太粗糙。

无独有偶,前两天有一位纹身工作者在社交媒体上传了一段影片,影片中她在控诉被一位陌生大叔在加油站出言羞辱,只因为她身上有大片的纹身,她表示这位大叔因为她身上的纹身就对她无理辱骂,即使这位纹身工作者好言好气的试图跟他说明也无法沟通,让她感受到不被尊重和羞辱。

今天这个社会上仍有很多人是以一种单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看这个世界,讲粗口就是绝对的错、身上有纹身就是一定是坏人/混混,只是事实上除了某些特殊的场域(如学校、宗教团体、比赛等)外,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在现实社会中是难以实践的。

就以纹身为例,长久以来纹身都被视为是黑社会帮派分子、从监狱出来的前罪犯等人的辨识指标,至今仍有不少人就像前文所述的大叔般视纹身者为洪水猛兽。只是今天很多年轻人都因为各种理由在身体上纹上一些图形或是文字,就像我有学生在毕业当天就预约了纹身师傅,将自己中学学号纹在手上,希望透过这组自己使用了六年的编号来缅怀中学和那些年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种纹身的行为?

粗口被视为没有水准的人才会使用的词句,但很多年轻人在使用这些文词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其中原本的意涵,对他们而言绝大部分时候就是一种语助词和情绪的表现,如果就因为他们使用了这些字眼而批判他们,不去深入了解他们背后的情绪和感受,往往就是长辈与年轻人时代矛盾的起点。

在这个年纪、性别、空间、身份等界线已经被网路打破现在,很多现象(行为)不能够再用单纯的二元对立标准来判断,反而应该要想办法厘清现象(行为)背后的各种脉络,评价才有意义,否则只是肤浅的贴标签,留下的只是各自叫嚣的无尽的口水和谩骂,就是一堆杂音,毫无意义。

黄瑞泰

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