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看待“花城舌战”辩论赛选手在比赛时的爆粗风波? 

答:小风波。何足挂齿。 

问:小风波?这件事不只让校长发文道歉,会后相关选手也被针对讨论,甚至让许多人省思讲粗口的动机与意义。 

答:我没看完比赛全程,随意谈怕太武断。但根据不同报导后还原的真相,其实无伤大雅。若涉及各方多点幽默沟通,事实上这反而是很好的正面教材。 

问:无伤大雅?这可是马大华文学会及第18届全国大专辩论会举办的神圣活动,在台上爆出成何体统。 

答:没记错的话,其中一方辨友在使用粗口前,已先说一句“不好意思,这只是示范”,除了有表演意味,证明他们有意识在这个场合使用这种字眼是不太得体。既然他们都知道使用分寸与界限,也判断过会有的后果,我觉得这就是种负责任的态度。 

问:但你不觉得就算是已温馨提醒,这终究是种错误示范吗?其他学生跟风怎么办? 

答:对我来说,从来没有错误示范这回事,有的只是事件发生后的各种教育引导。 

关于粗口,家长与老师可以正面看待,不必视为洪水猛兽或禁忌避而不谈。首先可探讨学生对与各种粗口的理解,了解他们对粗口接收的讯息意涵与动机后,再耐心解释说粗口的观感,还有沟通上会造成的后果,清楚交代说出口的各种责任归属后,就由他们自行判断利弊。 

以沟通取代禁令

问:就这么简单?你不担心学生知道粗口意思后,反而会更肆无忌惮,说得更猖狂吗? 

答:这么说好了,你不觉得为何学校与家庭都禁止说粗口,但还是有很多人都会继续说吗?这证明有些“知识”并不会因为禁止而就停止传播,反而是因为有了禁忌意味,才会让有些人故意学来挑衅吗? 

而且,别太小看这个时代的小朋友,出生在网络时代,他们对一切早熟得可怕,许多资讯都会自行透过网络搜索得知。就如同性教育一样,与其不断压抑避开,不如就直视它,直接告诉学生说粗口会造成的影响。 

直接沟通有个好处,那就是让学生有种信任感,觉得大人愿意与他们平视对话。让他们有相对尊重的感觉,相信我,讲粗口的机率会比一味禁止来得低。 

问:你太天真了。我觉得跟他们讨论粗口,反而会激发更多人讲粗口的欲望。 

答:也不一定,很多时候责任并非在于学生,而是家庭与老师沟通时的态度与方式。 

若透过一种正规教育的态度去传授,让他们知道讲粗口会为他人带来的侮辱感与伤害外,也代表著自我形象的投射,这种跳脱课本制式知识的思考激荡,也是种高质量的成长教育一部分。 

况且,辩论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希望能辩出真相,而真相不局限在内容,辩论形式也是反映真实的一部分。透过这次风波,不多不少体现时下年轻人的想法。 

既然有些事避免不了,不如就顺势正面导向,比起传统上而下碾压式的强势教导,或许打开天窗与学生一起讨论想法是更符合时代的教育精神。 

简单粗暴发泄方式

问:你那么维护粗口,难道你也常说粗口吗? 

答:坦白说,我不说粗口。 

我尊重其他人说粗口的权力,但或许从小对自我修为的要求,我不相信没有正规的字眼与语气一定要用粗口来代替。对我来说,讲粗口太简单粗暴,把不顺心的事化为几个脏字代替看似很快解气,实际上却也暗示著负面情绪并未真正被正视,粗口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发泄方式。 

你会发现,讲粗口的频率越高,耐心也相对会压缩;与其说讲粗口是种次文化代表,事实上也意味著某程度的焦虑与失耐指数。 

我重视自己的情绪疏导,也相信语言及文字世界的辽阔,总有不说粗口却能有效沟通的方式。这并非代表高尚,纯属个人表达方面的自我要求。 

每个人生来不同,无论是家长、老师、孩子或学生,如何学习互相沟通真的是一辈子的功课。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