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马六甲、砂拉越与柔佛州选举后,民意趋势略见端倪,尽管我们知道,州选与普选有层级之分,选民优先考量的议题,甚至选情热度,也存在基本差异。

简略总结晚近两场半岛州选选绩(砂选另有本土政党因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从希盟出走的土团党,带走本就不高的马来选票。而2008年以降希盟(前身:民联)从近七成攀升到九成的华裔选民支持率,也基于投票率下降,无法维持飙升走势。马华公会虽在议席上取得“零的突破”,转头就意识到不宜“高兴太早”;得席有所折损的希盟选择相信——只要把投票率推高,就能把胜算推高。

换句话说,普遍认为,华裔选民还不至于跨得过心墙,将手中一票投给国阵,只是因为希盟表现不达标,而灭了心中那团火,选择放弃投票。于是,在希盟(更准确的是行动党)的判断里,当务之急是“重燃华裔选民激情”——不管是“战斗到底”的信心喊话,抑或将矛头再次瞄准“巫统法庭簇群/盗贼”,都有异曲同工之效。

在情在理,上述策略并非错误。追求廉正是理想,而夺取权力,是实践理想的条件之一。然而,晚近四年,政治局势的变迁,亦改变了民情。唯有正视民间思想、心理上的转折,才能避免“刻舟求剑”的失误。

避免“刻舟求剑”

一、“两线制”概念使然,华社过去想像中的“改朝换代”,是把贪污腐败、压制多元、专制独裁的国阵换掉,以一个廉正透明、拥抱多元、民主自由的“新阵线”取而代之。这个想像忽略了一个现实,即反贪腐的马来人政党,未必在文化宗教上拥抱多元。说白一点,倒纳吉的势力,未必认同平等对待多元源流教育,他们当中甚至可能向往政教合一。

二、华社乃至华裔政治领袖,若意识到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就晓得眼前大概会有两条路——要嘛走捷径,跟一方结盟去推翻或制衡另一方,接受“大帐篷给你凉风却挡不住洪水”的现实;要嘛走远路,做好输掉眼前选举的最坏打算,经营一个“既反贪腐,又拥抱多元,还推崇民主自由”的力量。

三、回避(二),继续兜售“廉正、多元、民主”缺一不可的配套,再加上“这届必胜”的信心喊话,恐怕很难释解基层眼中的疑虑。经历希盟执掌联邦政权的22个月,再加上“喜来登夺权”后的乱局,一些草根对“盗贼捉不到、统考没承认,现在连喝杯酒的权利也摇摇欲坠”的现况开始感到绝望,萌生一种“求变比维稳更糟糕”的观感。“观感”不尽然符合现实,但显然的,对希盟是致命伤。

四、在看似“乜都冇”(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或“国阵希盟都一样”的逻辑里,部分华裔选民就会“缅怀过去”,或抱持“改变如果不是更好就维持现状”的心态。马哈迪发表“筷子论”后,一些言论开始在咖啡店传开:“纳吉其实ok的,贪罢了嘛!”随后如果不是回马枪就是潜台词——话说,哪个政客不贪呢?

越骂纳吉,越惹反感

在此逻辑里,与其“乜都冇”,至少“纳吉(观感上)对华社/华教相对不错”,就把发表“筷子论”的马哈迪压下去。杨美盈可以哽咽痛呼“贪污是错的”,惟力道已是强弩之末。须知,509时华社已使出洪荒之力推倒逾半世纪的国阵政权,寄望改朝换代后能启动制度改革。

马哈迪在509前后的优势是——他掌握终结制度腐败的历史契机,而非在廉正、民主场域中,占据清清白白的道德制高点。一旦错失此契机,海啸潮水消退后,不知脸长的马哈迪就只能气急败坏地,看著纳吉不知可耻炫耀自己的白里透红。

希盟当下越是攻击纳吉,越是反衬自己当初“能改却没改”、“能变却不变”的无能,平添反感。希盟领袖无视纳吉在其它方面如经济政策、文化教育等场域满足部分华社需求的现实,屡试不爽地以1MDB丑闻为箭靶,进行道德批判,只会拉开自己与选民之间的距离,无力回应群众的逻辑——当初让希盟联手前独裁者马哈迪终结盗贼政权,希盟却争取不到我们的权益;如今我们联手前盗贼纳吉,争取自己的权益,何错之有?

更关键是,当下的巫统、伊党与土团党(巫伊土)能给予一般马来穆斯林“安全感”,即便为讨好华社而拨款华校,甚至(如果放胆)承认统考,恐怕都会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光景。实际上,即使喝了Timah也没人相信马华公会能够控制巫伊土,而公正党或诚信党若以巫伊土之矛攻其之盾,质问“何时禁酒禁赌禁董总”,可能连仅剩的华人票都要送上门给人家。

如此局面吊诡地对希盟不公也不利——碍于马来社会压力,行动党对华社的海誓山盟沦为枯海烂石;而巫伊土联组的“马来人穆斯林政权”,在华社不敢奢望的情况下,反而没有落得“希望越高失望越大”的结局,人人识趣地输少当赢——爪夷不再是缺口,只要不穿黑鞋,疫情期间教育部朝令夕改的返校日也可以原谅。

如果马华公会此时此刻恳求华社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确保任何情况下“有人在朝好办事”,不感动选民,也该会打动党员吧。

这或许是对希盟最糟糕的可能局面,马来选票短期内无力回天之际,华裔政治亢奋十多年的非常状态,也很可能在第十五届大选回归“正常”——商家优先考量经济、华团纠缠华校增建拨款、社运份子关注弱势群体命运(尤其性少数群体)、民主自由空间、制度改革等。选民很可能不再为了“Ini kali-lah!”而换,而是选择能够满足自己政治需求的候选人。

切勿煽动民粹

最后,浅见以为,希盟领袖当下要做的,不是缅怀过去群情汹涌的群众大会,以民粹论述煽动华裔选民情绪,幻想能催谷九成以上的支持率;反之,应该顺著政治气氛冷却之势,理性成熟处理各族群的矛盾,打造共识以重新凝聚支持。须知,有别于马来社会心理上对巫统与伊党的依赖,华社对希盟的支持,更多是基于其斗争理念、施政表现,而非对领袖的盲目臣服,或对政党的绝对认同——除了网上献丑的铁粉。

若继续不思长进,仅靠耍嘴皮嘲讽政敌,有朝一日必也遭酸民还以颜色,今天是“家家祥祥”,明天如何担保不是“念念群群”呢?若迎合,甚至助长民粹,终有一天也必遭受民粹力量反扑,轻则失选票,重则遭蛋洗。

相对于马来社会错综复杂的宗教、民族等因素,华社虽说也有难缠的胶,却还是具备更好的条件,耕耘进步论述。我非指希盟不该在来届大选拼到赢,而是希盟需要明确知道自己要赢的是什么、怎么赢。事在人为,毕竟以低俗民粹手法催谷选票,或逆流引领社会观念之改变,也决定一个从政者,到底是政客,还是领袖。

林宏祥

大同工作室执行主任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