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东盟10国+6(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洲和纽西兰)的成员之一,可却不要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这个区域经济集团,何故?这是因为,自2014年人民党执政以来,印度便较前更强调自主自立,提出印度自立的口号和路线。

这个自主自立路线基本上表现于几个方面。一是扶持特选企业,也就是一般所谓的挑赢家产业扶持政策。这种政策的利弊向来颇具争议。市场自由派如《经济学人》一贯认为这种扶持政策不可取;可国家资本主义者则一般大力支持扶持本国有能力的企业,以便壮大起来,也让人看得起,如韩国的三星与现代汽车。

其实,产业政策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做法而不是政策本身。情形就如国有企业一样,其成败取决于做法,即如何做,而不是政策本身。

以新加坡为例,一般人多认为新加坡是个道地的自由市场经济,其实官联公司在新加坡经济占了很大比重(约40%)。只是新加坡的官联公司虽是国有却是按照市场原则经营,故成就还算不俗,如新航,新加坡发展银行等,其控股:淡马锡或新加坡投资公司基本上便是按市场规律办事。

伸言之,国有或民有不是问题的本质,如何经营才是关键。在印尼与大马,官联公司也是国民经济中的要角,中国更不待言。

印度自立的特色在于,首先理论上它走按生产给予激励或优惠,主要著眼于手机、电子、电器等。2019年,印度还把公司所得税从35%一口气降到25%。其二是近年来印度逐步递增其关税,以便保护被扶持的产业与公司;其三,自2014年以来,印度便不在与他国签自由贸易协议。这3项可说是三位一体。这种保护主义政策能否成功则有待观察。

印度人口将超越中国

理论上言,做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且人口中位数年龄只有28岁(远低于中国的38岁或美国的39岁);与此同时,印度人口还处于增长阶段,预计很快就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国。人口多且年轻,若善加利用是项人口红利,若否,则可能成为负担与乱源(如许多中东国家)。

印度高等教育也流行用英语,且人口基数大,各类人才自然也相对多,有不少还在西方发达国,特别是英美两国有不俗表现。印度政府还发出印裔卡给海外杰出人士,以便他们能为印度做出贡献。当然最重要的是其庞大的市场容量,这确是很大的诱因。为了吸引外资,印度现政府还企图放宽劳工法让企业更容易解雇员工。据知印度有4万多个注册工会,是工会活跃国。

尽管如此,印度的产业政策能否像日本、韩国或中国一样,大体上可说培养了不少有世界竞争力的大企业与跨国企业;可今日不同往昔,当年日韩中能做到,印度未必做得到,这涉及了地利、人和与天时等综合因素。

从天时来说,二次战后,美国因为要对付前苏联共产国家,曾大方地为日台韩等开放市场,大大地促进了日台韩的制造业与出口。中国也因美国想改变中国,而开放市场,可今天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也在搞保护主义及要鼓励外流美企回流,美国甚至用关税政策来逼外企在美国设厂。因此,从时机上言,印度更不易靠制造业与出口来带动高速增长与壮大本国企业。

从人和角度看,印度向来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如种姓政治,分离运动,宗教冲突等。近年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欠佳,特别是非人民党或其联盟掌权的邦,未必与中央配合。日台韩在高速发展期是权力集中行使的集权国,可印度却是个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若关系不佳,自然会影响到中央政策的可行性。谈起来,分权式联邦制具有双重性(如权力一样)是往好或坏的方向发展则取决于人的想法与做法。

从地利的角度看,东亚的日台韩中是个具有互补性的地缘经济体,彼此间可在经济上相互竞争,也相互促进。更重要的是一般多认为印度的产业政策有为既得利益集团输送利益之嫌,特别是双A(即Adani集团的富豪阿达尼Adani与诚信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集团的阿巴尼Ambani),这两大集团是许多印度政府工程的承包商,如国防工业、港口、机场、大道等工程。

印度官僚主义盛行

一贯以来,印度便被视为是个官僚主义盛行的国家,也据此而有个许可证王者的用语来形容官僚的权力。这就易滋生权钱交易,有人甚至说人民党不仅仅是个神圣人员政府,也是个暴发户政党之故。权钱交易本就是许多国家(包括美国)的常见现象。因此有人认为这个印度自立的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寻租者的天堂。

实际发展如何,只能让时间来证明。应该说,若执行得当,以印度的市场规模与人才而言,执行得当的产业政策是有可能培养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与企业。印度不愿意加入RCEP自有其理据。历史地看,美国能在20世纪初崛起为第一大工业国,也与美国早年搞保护主义有关。

实则,美国在1861-65年发生南北战争主因便在于北方的工业化邦要搞保护主义,以扶植其工业免于受到欧洲工业产品的冲击;南方因为是农业邦,而需要把其产品出口到欧洲,故主张自由贸易路线。为此,便发生内战。北方胜利后,美国便走保护主义的路线,一直到二次战后,才改走自由贸易路线。如今,美国又有回归保护主义的迹象。

就印度而言,自独立以来便有走自立更生的路线,一直到1990年发生货币危机后,才走较开放的市场经济路线。惟基本上,印度依然对资本主义与全球化持一定的保留态度,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因为这个危机使不少印度大企业或银行受到重大打击。2014年底美国要搞利率正常化,也对印度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都或多或少加深了印度对全球化的警戒。

可以说,像印度这样的大国,还可能走较自主自立的路线,可中小型国家就没有这个条件。中小型国家需要走向世界,才有可能走向繁荣。当然其代价就是得承受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以印度现执政党与联盟而言,其能自2014年以来便执政主因,在于搞兴都民族主义(占人口的约84%)而不是全民性的印度民族主义。此外,其也出台所谓的新福利主义,如为低端人口提供生活援助金和水电供应,兴建厕所,为穷人开银行户头等,对民众有实利实惠的政策。

当然,这些做法有得有失,如大兴都民族主义使印度更趋威权与使少数教群产生疏离感,而大派现金也损及公共财政;只是,从现实政治角度言,这些做法则为执政党争取到不少选票,进而巩固了政权──即便损及民主自由度。

孙和声

时事评论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