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具有经济能力的居民会自行兴建新房舍,但是通常都是使用简陋木板、竹片、铁片等作建材。
比较具有经济能力的居民会自行兴建新房舍,但是通常都是使用简陋木板、竹片、铁片等作建材。

“海燕”肆虐的菲律宾已有一年光景,灾区重建陆续进行中,但在物资瘠乏及政府资金有限下,乡区和市区整体复苏仍有巨大落差,断垣残壁依旧四处可见,也有灾民仍住在帐篷中。

配合“海燕”肆虐一周年,《东方日报》随同世界宣明会重返莱特省(Leyte),深入了解当地灾后重建进度,和未来面对台风“重临”的挑战。

遭海燕冲击最大的莱特省和首府塔克洛班市(Tacloban),位于菲律宾中部东米沙鄢群岛,岛上经济命脉为农业,主要农作物是椰子,其次为稻米、甘庶和渔业等,超过七成人口是农民或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海燕”摧毁当地3300万棵椰子树和大部分房舍,让依赖椰子维生的农民和农工顿失生计和住所,因此重建家园与建立替代生计方案,以及稳定社区和让居民自给自足是当务之急。

靠海的卡巴纳山是杜拉克县(Dulag)底下45个农村之一,距离塔克洛班约30公里,村里150户居民皆为椰农,约40%居民是拥有土地小椰农,其余则是向地主租地耕作佃农或农工。

村民班杰明(61岁)是名摘椰农工,每天爬椰树摘椰子,平均一日赚取250披索工资(18令吉),过去40年就靠这份职业把家里8个孩子拉拔长大。

椰林被摧毁

他透露,“海燕”来袭的时候,把农村将近80%的椰子树都吹倒了,残存下来的椰树也元气大伤,接下来两三年都不会结出好品质的椰子。

班杰明农舍在一年前被“海燕”吹倒,如今获世界宣明会协助重建家园,刚搬进崭新庇护屋(Shelter House),目前他与3个孩子和一个孙子共住在内,另5个孩子已婚或在外求学。

拥有近2公顷农地的阿莉亚卡(57岁)说,村民过去都是依赖椰子维生,如今海燕肆虐的两三年后是椰树复元期,农民只能在住家和农田种先植各粮食作物自救。

村民安东尼欧(65岁)的妻子已逝世,独子也成家立业和搬到外省工作,因此只剩下他在村里生活,没土地的他每日爬椰树集椰花汁,酿成椰花酒再售出,赚取薪资。

他表示,过往每日都有工作,每天可以赚取250披索(18令吉),但“海燕”摧毁农村经济命脉,他与其他农民工一样,在渡过最艰难的救济期后,就开始在旧农舍附近种植粮食自救。

他说道,本身也拥有基本的务农技能,过去一年以来都会到农田帮人打零工,以及从事任何可赚取薪资的工作,如果有人愿意提供他小额资本,他可以种植更多粮食作物改善生活。

村民寻替代工作赚生活费

莱特省共有40个县,当中20个县的房屋遭“海燕”悉数推毁,距离海边约30公里的达加米县(Dagami)是灾情最严重的县市之一,其地型是平原和山丘相间,椰林与稻米田的比例约为7比3,“海燕”过后,生计无可避免被中断。

住在达加米县农村的亚莉莎(55岁)是个单亲妈妈,与13岁女儿和79岁母亲相依维命,丈夫在10多年前离开她们远赴马尼拉另组家庭,如今在世界宣明会协助下重建庇护屋作为住所。

她说道,原有农舍在“海燕”来袭时被吹倒,她不幸被屋梁压伤而无法动弹,靠雨水和野草维生,直至2天后胞弟才将她救出,随后她只能搭了一间狭小勉强容身的寮屋,一住就是一年。

作为佃农的亚莉莎,替地主照顾2公顷椰林维生,平均可获15%收成作报酬,每月可得2000披索(150令吉),但椰林被毁以后,每月打零工只能赚到700披索(50令吉)而已。

达加米县的奥斯迦(51岁)与淡尼欧(42岁)是亲兄弟,2人各自拥有6和3公顷土地,靠摘取椰子每月可赚1万5000披索(1100令吉)和1万披索(740令吉),算是当地中农阶级。

但一场台风让他们变得一无所有,奥斯迦有600棵椰树被毁,仅存30棵难糊口;淡尼欧同样丧失300棵椰树以上,剩下不到100棵在椰园内。

奥斯迦和妻子拥有10名孩子,只有长子在马尼拉工厂工作,其他孩子在就学,台风灾难过后的首4个月,家庭主要靠长子寄钱返家维生;膝下无儿的淡尼欧则靠妻子的微薄薪资勉强度日。

奥斯迦说道,今年8月从街道上看到世界宣明会提供技职训练的海报,于是跟胞弟报名木匠课程,暂时脱离椰农的身份而投入协助兴建庇护屋,每月固定薪资为7000披索(520令吉)。

他透露,世界宣明会兴建庇护屋工程会在今年底完成,在这期间至少会有稳定收入,如今椰林已开始清芭,但是重新栽种椰树要约8年才会有收成,因此接下来会找其他工作替代。

在台风“海燕”失去妻子与女儿的彼拉。
在台风“海燕”失去妻子与女儿的彼拉。
灾害太强 未来应灾大考验

菲律宾是一个有许多天然灾害的国家,境内除了有火山与地震威胁外,每年也遭受至少20个台风的来袭,虽然菲国人面对天然灾害的经历丰富,但挟带有如海啸般登陆的超级台风“海燕”,完全超出人们的预期,同时也考验未来应灾措施。

塔克洛班市下方的帕罗(Palo)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县市,但当地圣华金教堂(San Joaquin Church)现今成为关注焦点,不是因为它是旅游胜地,而是有超过百具“海燕”罹难者的遗体就葬在此处。

彼拉(47岁)是幸存者之一,一年前“海燕”来袭之际,彼拉与45岁的妻子和7岁的女儿躲进市区一间单层独立洋房避难,屋内大约还有30多名其他避难者。

墓前悼念闻之心酸

“当时狂风暴雨猛烈来袭,我从门口望到暴风雨深处,惊觉有高达10公尺的巨浪,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我来不及警告众人就已被卷进巨浪当中。”

彼拉透露,他在洪水当中拼命划水,刚好看到附近有棵大树,于是捉紧树干不放手才悻免存活,但女儿与妻子却不幸葬身巨浪,该间洋房有超过20人命丧当场。

他说,劫后余生的人们将社区罹难者遗体暂放圣华金教堂前,但尸首已开始发臭,而且整个市镇已被夷为废墟,于是3天后居民共同决定将遗体直接葬在教堂前。

也因此,位于主要交通干线旁的圣华金教堂,成为人民纪念“海燕”的一个著名“景点”,彼拉在过去一年以来风雨不改,每天傍晚都会到来妻儿的墓前作悼念,让人闻之心酸。

菲律宾世界宣明会达加米区主管罗比多指出,类似的情况在灾难中层出不穷,曾经有父亲抱著2名孩子力抗洪水,却眼睁睁看著其他家人被巨浪卷走,有更多人的遗体至今仍未寻获。

他说道,虽然菲律宾人应对天灾经验丰富,政府也事前发出红色警报,同时绝大部分的居民都已作好应变措施,只是没人能料想到超级台风的威力会如此恐怖,过境的城镇皆夷为平地。

他披露,由于每年平均会有20个台风过境菲律宾,如今首务之急是开拓居民生计和重建家园,借此稳定社区的力量,培养自救和自给自足的社区网络,脱离被紧急救济的困境。

他说道,世界宣明会配合省政府的委派,单单在达加米地区兴建了1500间庇护屋,并且会在今年底前完工,同时也在近期启动兴建社区水泵、技能训练、家畜发放等第二阶段重建工作。

菲律宾背景资料:城镇发展潜力佳 村落生活却落后

菲律宾共由7101个岛屿所组成, 其国土面积为29万9764平方公里,只有大马的9/10而已,但人口在今年已突破一亿大关,其中有超过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以下,每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3.3令吉)。

另外,虽然菲律宾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全球前40名,首都马尼拉为国际第24大购买力城市,无论农业或矿业都拥有极大发展潜力,但菲律宾城乡发展的差距亦非常大。

菲律宾城镇地区以外的村落,至今仍缺乏水电等基本建设,因此城镇以外的人民至今仍然是靠抽取地下水维生,以及在没有缺乏有效电力供应下生活。

菲律宾在60年代是极为辉煌的国家,当年的国民收入在亚洲排名仅次于日本,菲国的第一条捷运是在1984年代完成,比起新加坡捷运在1987年才通车还要早。

菲律宾目前是全球最大外劳输出国,如今有超过1100万菲律宾人(占全国人口10%以上)到国外当外劳,赚取外汇支撑国家经济。

采访手记:生活品质欠佳 摆脱贫困不易

莱特省内的卡巴纳山农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村,记者团所乘坐的小客车抵达农村外围后,必须再步行一段烂泥路才进入农村内,沿途可见牛羊鸡猪等家畜,水牛更是当地务农最主要的劳动力。

触目所见,农村里没有水电供应,也没有渠沟或柏油路等公共设备,大部分农舍使用木板和竹片作建材,居民皆抽取地下水源作洗涤和饮用,以及使用煤油灯作照明。

如果要以马来西亚的情况作比喻,卡巴纳山农村就像是马来亚50年代华人新村,使用传统的高体力劳动和缺乏现代化农具,以致劳动收成却偏低和只能勉强糊口。

此外,记者所拜访的3个农村情况大同小异,“海燕”重挫莱特省农业,无论农工、佃农、小农、中农等都顿失生计,椰苗需要10年成长期才会结果,同时经济效益偏低,不像油棕只需3年就可收成。

记者曾询问当地种植油棕的可能性,但了解到高收益的油棕也相对需要高成本和高度机械化的先进农业,这是乡区贫农所没有办法承担,当地政府与产业亦没有政策与措施配合。

但这却是菲律宾郊野地区人民主要谋生技能,由于农村没有其他工作机会,传统务农只能勉强湖口,长期下来无法积累资本,也不能摆脱贫困的命运,难以从社会底层向上流动。

因此绝大部分农村年青人在中学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谋生,以致农村多数剩老人、妇女与小孩,此趟分别拜访3个农村,皆没看到有多少青年留在村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