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在历史上甚至曾被认为根本不是一种颜色,却对视觉文化有了铺天盖地的影响。由约翰哈维(John Harvey)撰写的《黑色的故事》(The Story of Black)一书上溯圣经时代、希腊罗马古典时期,从宗教文本、神话、文哲作品、艺术品等各角度切入,去探索在世界古今各文化中和“黑色”扑朔迷离的暧昧关系,探触领域横跨文学、语言学、种族、艺术、时尚、文化等多元主题。本篇节录部分精彩内容。

20世纪初,巴黎时装公司普禾美(Premet)在1922年推出“一件简单、男孩气的小罩衫,配上白色领口及袖口”,大为成功。1923年,维奥奈特(Madeleine Vionnet)设计了一款无袖黑裙,上头有一只以红色勾勒出轮廓的黑龙。

1926年,香奈儿(Chanel)设计了一件轻巧黑裙,全长的袖子搭上及膝的短裙,上头没有龙也没有白领子,不过在袖口处有一道小小的锯齿图案。这款黑裙款式之简单,即便现在看来也令人吃惊,纤细的黑色袖身至今仍有深刻影响──露出小腿但藏起前臂,香奈儿以此扭转了两世纪来的潮流,而轻盈、行动方便的黑裙子概念,逐渐成为女性时尚的原型。

黑衣因为一出场就有强烈戏剧效果,也在表演艺术中大放异彩,最为人所知的,则可能是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在《第凡内早餐》(Breakfastat Tiffany's,1961)开头那几幕当中的身影,她穿著由纪梵希(Givenchy)设计的长裙,高领、纤细、露背,还配上同样纤细的黑手套。

柯德莉夏萍在电影《第凡内早餐》里身穿黑色约翰哈维《黑色的故事》长裙搭配黑手套,蔚为经典。
柯德莉夏萍在电影《第凡内早餐》里身穿黑色约翰哈维《黑色的故事》长裙搭配黑手套,蔚为经典。

黑的初试啼声

当黑走下伸展台、走出银幕、远离麦克风,不论是派对里还是大街上都有人穿黑,也有人穿著黑衣在柜台工作,或向董事会报告。有极为体面的黑,也有休闲轻松的黑。尤其,还有专业人士的黑,穿在了女律师和女主管的,也正是在专业场域,过去游人体面穿上的黑,现在改由女人穿。历史上的起事者,又或者某些族群出发点输人一截,但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那么黑往往是他们的颜色。

在“黑暗时期”,黑穿在教会人士身上,而此时教会的书记逐渐进入政府;黑穿在16世纪的商人还有逐渐抬头的犹太族群身上;黑还穿在19世纪崛起的工程师以及工业家身上。而黑,有其吸引力,有其鉴别度,还有坚定的性格,若有哪个族群想要悄悄赶上挥霍无度的统治菁英,黑有其优势。20世纪,女人穿的黑不论是否引人注意,都是指标,代表独立自主,代表重要性,还代表从男人的阴影中走出来。

烟装,女性裤装时代降临

1966年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推出了女用无尾礼服“烟装”(LeSmoking),材质有天鹅绒也有羊毛。那是个关键时刻,尽管在那之前就有人朝这个方向实验,但对当时的社会来说,裤装还是过于大胆,但到了1966年之后,世界、女性运动还有男人都已经准备好了,烟装翩然降临,一开始引发轩然大波,但很快就大为成功而且生气蓬勃。穿烟装的时候,配上有荷叶边或者单纯只有皱褶袖口的白衬衫,要不要搭宽腰带则可自行选择。9月,较为低价、年轻的版本大为热销,到了12月《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就在大标中宣告:“烟装风靡巴黎”。

其他设计师也跟进,1972年香奈儿生产了自家的烟装,有一件白色的玻璃纱女式衬衫,还有黑色的亮片裤装。烟装以及随之而来的白天裤装打扮,集大胆、赋权、魅力于一身。整体而言,女人的黑色时尚要比男人的流动性强,能够轻松在权威、责任以及趣味之间跳转。

自1926年香奈儿的小黑裙诞生,黑白色调延续至优雅的50年代,通过时装大师、好莱坞明 星,以及时尚杂志的塑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图为1950年4月《Vogue》封面。
自1926年香奈儿的小黑裙诞生,黑白色调延续至优雅的50年代,通过时装大师、好莱坞明 星,以及时尚杂志的塑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图为1950年4月《Vogue》封面。

19世纪,情色与黑的联系

若说女人的黑色时尚有部分与赋权有关,另一个层面则是黑色和性之间的关联不断增加,西方文化尤然。过去,黑色穿著并不尽然关乎性感魅惑。中世纪晚期为爱憔悴的爱侣穿黑,是因为哀伤,而不是欲望。

16世纪,女性单薄的衣裳或“区域”是粉色或白色,不是黑色。18世纪的色情铜版画的性交场景深富巧思,里头的人衣衫半解就已迫不及待,然而这些画面的刺激来自于在裸露的臀部上方挥舞柳条,或是带著教宗的冠冕服侍恩客,而不是因为摆弄任何黑色的饰品。

同一个世纪,日本的情色版画中有浓烈的黑,但画中头发、腰带、漆柜的黑反映的是日本文化当中时髦的黑,本身并不带情色意味。的确,嘉年华期间的黑用得十分暧昧,而17世纪也有性感的黑色皮毛面具。除此之外,要想看到带有情色意涵的黑色衣装发展,还得等到19世纪,情色摄影中的模特儿穿上黑丝袜、黑马甲还有黑颈圈(不过不是同时),除此之外一丝不挂。

讨论色情的黑时,我要开始谈男人加诸在女人身上的黑,而不是女人自己选择穿著的黑。谈到19世纪,这么时代以黑色商品和压迫著称,色情的黑会大为扩张其实也不奇怪。不过,虽然黑在19世纪的黄色书刊中不可谓之少见,但也不能说常见。黑成为情“色”,是20世纪的事情,不只是使用睫毛膏而已,还加上黑色内衣内裤,长手套、过膝靴以及超高细跟,然后十分平均地层层加深,迈向拜物的极端:以闪亮PVC材质制成的全脸面罩还有拘束衣。

梦境与欲望意象

情色的黑和性爱当中爱好危险的那一面有关,也许最终还和梦境有关,梦见在交欢的熔炉里彻底熔融,还参杂了对死的想望。如果有人,尤其是男人,爱好女人穿上情色的黑,这很可能和男人倾向将女人妖魔化有关,当中混杂了恐惧和受到挑逗的诱惑。19世纪的画作中,蛇蝎美人(Femme Fatale)比性工作者更常以黑色打扮出现。在比亚兹莱为杂志《黄皮书》所绘制的封面中,那个一身黑衣、富有性感魅力却对古书有兴趣的女孩身上,也带有一丝的危险黑色魔性。

可可香奈儿:我常说黑色包容一切,白色亦然。它们的美无懈可击,绝对和谐。在舞会上,身穿黑色或白色的女子永远都是焦点。
可可香奈儿:我常说黑色包容一切,白色亦然。它们的美无懈可击,绝对和谐。在舞会上,身穿黑色或白色的女子永远都是焦点。

黑与白,掌握社会阶级的颜色

黑与白一直都是掌权社会阶级的颜色,比如俄国的贵族“白军”(Whites),他们则称沙皇为“白沙皇”(White Tsar)。谈到统治阶级的衣著,同样也可以比较欧洲19世纪的黑(由最好的黑羊毛纺成上等黑呢,再制成精致的男用双排扣长礼服)及罗马贵族身上以细致的白羊毛的宽外袍托加。

的确,虽然罗马人不论男女都穿白色,但在19世纪,尤其在西欧,女人往往穿白色,而男人则常穿黑色。可是男女服色也可能颠倒,沙乌地阿拉伯的男女就采用相反的颜色:男人穿白,女人穿黑。19世纪殖民时期的男人两种颜色都用,富有的美国及欧洲男子在家乡穿黑衣,到了炎热的领土改穿白衣。于是,白成为了热带的黑。

近几百年,在已开发城市中代表专业的颜色为黑,但在实验室、医院还有厨房当中,却是代表卫生及健康的白。舞台上忧伤的丑角穿白色,忧郁的哈姆雷特穿黑色。同是政治极右派,新纳粹分子以黑为代表色,三K党则选择了白色。比较玩世不恭的例子则是19世纪欧洲的“纨裤子弟”,他们穿黑衣。这个颜色至今依旧时尚,但自古至今也一直有穿白衣的纨裤子弟。

小说家暨讽刺作家沃尔夫(TomWolfe)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总穿两件或三件式的西装,有时打白色有时配黑色领带,耀眼中又带有一丝难以捉摸、时髦的讽刺。而在当代的巴西,马兰多(Malandro,小混混之义)大摇大摆走在后街小巷,穿著白西装、白衬衫,头戴白色绅士帽,通常配一条红领带,有时衬衫上有红白条纹。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