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同一天内,收到2本沉甸甸的华人社团特刊。一本是剧艺研究会50周年金禧的《活力再现》,另一本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的《文协四十年》─文化的弘扬与创新。

《活力再现》350页,《文协四十年》600页,内容书写历史足迹,满载文化艺术光辉。我特别注意到剧艺研究会这个团体,它在时代洪流冲击下传承薪火,志气坚定。

马来西亚华人戏剧艺术,未见蓬勃发展,甚至显露式微态势。它主要是客观环境贫瘠,物质社会冲击所使然。剧艺研究会50周年的晚宴上,我听前会长、执行顾问邱维斌说,四处扑找一个演出剧场,就近乎废寝忘餐。

但是,戏剧朋友走上舞台,喜剧仍然满脸欢笑,颠簸路上同样也高声歌唱。《活力再现》记述当年时光,标题本身也在自勉重振志业。邱维斌感叹之后接著说,没事,再过一两年,剧场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么一个坚定,又积极的态度。

我看马来西亚大型文化演出,常由外国艺术团体主力呈献,本地团体甚多只作协办或联办单位。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了优秀作品欠奉的窘境。文化团体切勿迷失其中,而误了本位工作如人才培育、提升创作与演出等等。

文化艺术的式微或昌盛,必然经过时间洗礼而形成。就说剧艺研究会的50年,它经历了社会变迁,人类生活、思想改变的冲击。戏剧虽有它的传统本质,但从旧时代走到新时代,如今无可回避的面对著新挑战。

从传统与创新之间思考出路,中国的舞台可作参考。它从早年话剧《雷雨》激情,走到今日中文版《妈妈咪呀》(Mamma Mia)的风靡,反映个中很大改变,尤其开创出表演艺术的新境界。

剧艺研究会2013年演出《莱啦传奇》歌舞剧,可说也跨出了新的步伐。话剧、舞台剧、歌剧,以至音乐剧等,或属不同层面内容,却都是表演艺术的呈献与进程。

本地寻找一出长青代表作,谈何容易。我从《活力再现》特刊读到,剧艺研究会2007年呈献大型史诗话剧:《大爱》,是为本地佳作。故事通过早年吉隆坡一家咖啡店“镒记”,描述不同民族面对时代巨轮、社会变迁的冲击,从英国殖民地政府、日本占据时期演到独立醒觉,风起云涌。

今天,“镒记”就在我办公室对面,白天顾客常满。我有时候晚上九点多离开办公室,会看到半开门面的店内,几位不同民族的老顾客围成一桌,显然只是在闲聊,很有早期那种知交的情景…

《大爱》多元民族内容,同时也在传说建国故事,可以是横度、深度再发展的作品。加上“镒记”是吉隆坡人熟悉的老招牌,戏剧故事结合真实生活,这会不会是一出长青好戏?

有关创造发展条件的工作,各方都有在努力。剧艺研究会之外,同时看到其他表演艺术团体,甚至企业机构加入行列,有的投身创作、有的出钱出力推动。我观赏过的作品,就有音乐剧《雪域上的光芒─文成公主》。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角色,每个团体都在寻找一场精采的演出。剧艺研究会及表演艺术的朋友们,坚持自己的角色,我们要给他们掌声。

当我们翻看沉甸甸的纪念特刊时,那是过去式的时光。历史记载作为根基,前路,才是更要奋发前进。我常听说,从事表演艺术工作,是一条寂寞的路。但是,每一场演出,都能听到掌声响起。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