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丹“绿色盛会2.0”过了,facebook和主流媒体掀起的绿浪还在翻腾。去年709的“Bersih2.0”,滚滚黄潮占领吉隆坡,国阵政府被迫纳入点墨投票等选举新例;但净选盟不满意,扬言要来“Bersih3.0”。今年226的“绿色盛会2.0”不获政府重视,“绿色盛会3.0”看来不得不发。那么,黄绿交织,共汇大海的形势,对马来西亚政情会造成多大的冲击?
从动员方式、群众参与及传播手段来看,这两场大型的政治运动,都有著相似之处。成千上万的参与者,用facebook和主流媒体串连全球同志,变成一场“低成本,高回筹”的政治嘉年华,就连平时一心赚钱,不问世事的中产阶级都出来了。
但与之不同的是:警察比过去更宽容,甚至懂得因势利导,化解冲突。这显然是吸取了709大集会的教训,一早允准集会,使到表达诉求的群众得以使用草场,而不致于无处可去,怒火街头。彭亨州大臣安南耶谷调侃大集会为关丹创造商机,酸涩之极,却也无奈。
唯有马华的蔡细历一马当先,把“绿色盛会2.0”贬为“地方课题”,却又遭来大马华文作家协会(作协)的批评,说蔡总“侮辱了成千上万来自全国甚至国际的正义之士的智慧,以及抹杀了他们对健康环保的关怀和良知。”
作协向来对政治与社会运动“保持距离”,这次的文告火力之猛,数十年罕见。可见艺术家不一定要遗世独立,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要有立场、敢担当。如果连娱乐界的朋友都敢用音乐、歌声来诉说时代的心曲,舞文弄墨,在云端高谈知识份子云云的作家,就更应该有最起码的勇气,对影响后世百代的恶事说不。
受中文教育,以华语为主要沟通语言的大马华人在“绿色盛会2.0”的表现,也叫人括目相看。过去的环保社会运动,向来以英语圈马首是瞻,但关丹的这场盛会,从网络到现场,中文海报标语处处可见。两名青年以中文写著“我是公务员,若不反稀土,无脸见爹娘”及“我是教师,不反稀土,愧对下一代”标语的新闻图片,肯定比StopLynas的标语更容易打动家中的父母,新村的父老。
中文媒体与国英文媒体的报导的强烈反差,也反映出媒体的价值取向,以及背后的社会脉动。当环保变成是一种良心,或者时尚的时候,不环保的人就注定out了。关丹这场盛会,民联捞取政治资本,国阵赔上民心民意,也己经成为定局。当安华和林冠英到关丹现场高唱“民联执政,必关稀土厂”的旧调时,国阵操作媒体议题的“政治化装师”(Spin doctor)居然六军不发,反而还上演了槟城的“拖棚歹戏”,结果如何就不用说了。
尽管黄潮滚滚,绿浪滔滔,却不一定能在大马的土地上种出茉莉花。对许多议题,大马人未必都有共识。保卫苏丹街,以华人为多;苏丹街的故事和历史不容易感动不说华语,也不理解它的历史的人。关丹的故事比较容易理解,但不容易延续。净选盟的事也一样。
当“Bersih3.0”和“绿色盛会3.0”合流的时候,黄绿交织,气势恢宏,但不一定会化为选票。不上街的人永远比上街的人多,西马的故事未必打动东马,马来人和华人的想法未必一致,城市和乡区的感受未必相同,上网和不上网的人接触不同的资讯,产生了不同的思维。网络串起了全球各地的“同志”,却未必能说服一墙之隔的公寓邻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只属于北京奥运,却未必属于你我。
黄绿翻腾,茉莉花开的时间,还早呢。
黄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