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上任几天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大胆表明:“台湾有事即是日本有事!”,引得中国人民大怒。据报道,中国人民纷纷取消前往日本的机票,日本著名景点浅草寺变得空空如也。
网络上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是中国网民认为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来打压日本旅游业;第二种则是日本人民非常感谢中国人不再来破坏他们的旅游环境。
日本长期是全球旅客涌入的目的地,旅游带来活力,也带来摩擦与破坏。中国人民喜欢利用“二战”这样的民族情绪来煽动大众情感,就有几位网红在涩谷十字路口拍摄夸张影片,发布抖音,惹得日本民众愤怒。
日本民众之所以如此生气,正是因为部分中国人的那种傲慢与无知。在东亚,历史从未真正远去。“侵华战争”“慰安妇”等记忆仍深刻影响著我们的情感结构,也使得部分中国民众常常以历史作为道德裁判的依据与标准。
历史的重量真实存在,但如何使用历史,则决定了民族性格的走向。部分中国人会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会利用几十年前“南京大屠杀”等日本犯下的罪行,不断佐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当与应该的。
反观台湾的意识则大不相同。在经历相同甚至更长期的殖民统治后,台湾的公共文化中较少以情绪化的方式处理历史创伤。战争的记忆在台湾被保存,却更常转化为一种“不愿复制暴力”的自觉。台湾人对于战争的痛记得很深,因此如今不会用日本当年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回敬日本。这才是一种民族的成熟与魅力。
请记得,历史确实需要铭记,但绝不是用来重蹈覆辙。无论是中国、日本或台湾,东亚三方都背负著不同的历史章节。要如何在现代的互动中展现尊重、理解与自我反省,才决定了这个区域未来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与其争论“谁对谁错”,不如问问自己:我们能不能成为一个不会让历史失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