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今年报导指出,由于马来西亚拥有庞大的半导体及数据中心产业,已引起美方警觉,视其为中国规避晶片管制的潜在途径。报导进一步怀疑,部分中国企业正利用此趋势作为掩护,透过复杂的公司结构布局,将马来西亚当作关键晶片的中转站,以绕过美国审查。

尽管如此,马来西亚在处理晶片管制上采取外交与实务上的平衡态度。官方公开声明对任何国家的单边制裁保持中立,但同时提醒在马营运的企业须遵守他国实施的出口管制以免受制裁影响。2025年6月,我国投资、贸易与工业部在新闻稿中称,使用英伟达等AI晶片并非我国现行战略贸易法管制项,但马来西亚将配合任何国家的要求,协助监管其出口管制下的敏感物品贸易,并且坚决反对任何个人或企业规避出口管制的行为。

美国的指控、马方的回应

早在特朗普政府祭出多轮出口限制之前,中国便已透过多重管道,与马来西亚展开了多项合作。2023年4月,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访华期间,中方承诺了创纪录的1700亿令吉(约380亿美元)投资,涵盖绿色科技和数码经济等领域,共签署了19项合作谅解备忘录。

202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探索半导体产业链合作,以维护产业供应链稳定。马来西亚方面对此表示欢迎,愿意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尖端领域加强与中方协作。尽管在美国的压制下,马中已有了稳固的承诺,以确保关键技术供应不间断。

美国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多家中企早已在封锁前融入马来西亚科技生态圈,甚至已跟马来西亚政府展开多项合作计划,例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兴、海康威视。华为的电信设备在马来西亚广受欢迎,许多政府机构甚至偏好使用华为产品。海康威视的监控摄像头遍布吉隆坡街头,用户对其习以为常。阿里巴巴自2017年起就在马来西亚推行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在吉隆坡机场附近建立区域物流枢纽和数据中心。

据奥斯陆和平研究所(PRIO)在2023年8月的研究,中资企业在马多年耕耘所建立的互信,已为未来更深入与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铺平道路。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在5G网络建设问题上顶住美欧压力,允许华为参与第二5G网络,就是因为华为与本地电信业者和官员多年来的良好关系产生了作。我国通讯部长法米公开表示马来西亚将保持技术市场自由,允许电信运营商自行决定是否采用华为等中企设备。

尽管遭到美国的多次警告,但马来西亚官方对于美方的警令表达不一,不免令人怀疑当局对于中国科技企业在当地大量购买美国高级晶片的执行力不当。

-2024年12月,贸工部副部长刘镇东呼吁中国企业不要把马来西亚当作基地来重新标记产品(rebadge),藉以规避美国关税。
-2025年1月,美国收紧全球AI晶片流向,维持对中封锁,影响多数国家的告诫 AI晶片出口。
-5月,马来西亚政府撇清与一项采用华为晶片的本地AI专案之关联,强调非官方主导或背书,实质上是一家马来西亚本土公司与华为的合作项目。
-6月,贸消部调查国内中资企业是否使用搭载英伟达晶片的伺服器训练人工智能的大型语言模型(LLM),确认是否触法。
-7月14日,贸消部正式公告:凡美国原产高性能AI晶片在出口、转运、过境皆需战略贸易许可(STP);若知悉或有合理理由怀疑该物项可能被“不当使用/用于受限活动”,须至少提前30天通报战略贸易秘书处(STS)。马来西亚正考虑把AI晶片列入战略物品清单(STA 2010)。
-7月15日,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称尚无走私AI晶片证据,但表示承认有美国施压,且已施加出口管制,欢迎美方寻求合作调查。他指出,执法听起来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并表示尽管调查正在进行,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非法贸易的证据。
-8月13日,路透社报导,美国在部分AI晶片或伺服器出货中植入追踪器,试图找出对中转运的国家,提到马来西亚等国被用作转运通道。
-9月12日,马来西亚“收紧”数据中心扩张,拒绝了3成的数据中心建案,但并未指出拒绝哪国数据中心。

中国科技企业在马的布局

中国政府早在2021年颁布“三年行动计画”,号召中国科技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建立数据中心、通讯网络等数位基础设施,重点瞄准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中国大型数据中心公司万国数据、腾讯云、阿里云等纷纷将马来西亚作为拓展对象。例如,中国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万国数据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投资兴建了一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该项目占地广阔、功率庞大,于两年前开始运营并持续扩建。

事实上,东南亚已是中国境外中资数据中心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东南亚五大增长市场中,马来西亚占有在建数据中心产能的超过三分之二。这一波数据中心热潮下,一方面是从新加坡因能源成本高的企业转向临近的柔佛,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提供的数字丝路倡议的政治动力。

借由马来西亚部署的数据中心以及中企的引入,马来西亚可说是中国获取美国AI晶片的渠道。首先,中国科技公司在马来西亚(主要是柔佛州)投资建设的大型数据中心,合法地向英伟达等受美国采购管制的高性能AI晶片,最终目的地是马来西亚,而非中国。

其二,当中国的研发团将需进行AI模型训练的庞大数据时,可通过网络传输到位于马来西亚的资料中心。

其三,在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内,利用这些合法进口的英伟达晶片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AI模型训练。最后,训练完成后,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晶片硬体本身,而是训练出的AI模型,而这些模型作为数据,可以再通过网络传回中国。

为了使“数据中心中转站”策略更为顺畅和隐蔽,中国企业还采用了复杂的公司结构调整手段,以应对美国日益精密的监管规则。今年10月1日的美国新管制措施,如“关联公司规则”(Affiliates Rule),将制裁清单扩大到被列入实体公司所持有50%或更多股份的子公司。

为了规避这类规定,中国企业开始采用“公司伪装”策略,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中国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的万国数据(GDS Holdings)。万国数据在柔佛州的努沙再也科技园投资建设了一个超大规模的资料中心园区,然而,随著美国对与中国有关联的实体审查日益严格,万国数据采取了前瞻性的公司重组措施。在万国数据两年内逐步减持其新加坡子公司的股份后,2025年1月,它将其海外业务剥离,成立了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独立公司DayOne 。

据报导,大马官员是认知到这种模式的,负责柔州投资、商贸、消费事务与人力资源的行政议员李廷汉就指出,由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中国企业正希望“品牌重塑”来实现客户群多元化。

另一个案例是华为主研发的昇腾(Ascend)系列AI晶片。今年8月5日的一篇报导指出,华为宣布开源CANN工具链(等于“昇腾版 CUDA”),目的就是降低从英伟达 CUDA迁移到昇腾的成本,让模型更容易跨平台运用。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在2024年7月发表的一篇声明中表示,在“一带一路”与昌明大马经济框架(MADANI Economy Framework)下,两国会持续在贸易投资和基础建设上合作,尤其密切配合推进东海岸铁路。在声明中,中方赞赏马方为中国企业参与马5G网络建设提供开放、公平的机会。中方欢迎马方向中国出口更多优质农产品,尤其是马来西亚特有的猫山王榴梿品种。

巫文滔

马来西亚中庸运动(MMM)研究员,关注大马国际贸易与土地政策。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