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语言,从来不是无害的字句,而是一把冷静、精准、锋利的刀。副首相兼国阵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以没得“玩具”而闹脾气来形容盟党领袖的不满,看似一句玩笑,实则像子弹穿过沉默,直击国阵最脆弱的神经。那一句“玩具”,赤裸裸地揭开一个权力的真相,在这座政治的家园里,谁是主人,谁是孩子;谁能发号施令,谁只能被当成情绪附属,全都摊在阳光底下。

此外,有些领袖拿不到玩具就跺脚, 这句话像一记轻飘飘的耳光,表面幽默,骨子里却藏著不容置疑的轻藐,你们不是伙伴,只是附庸。然而,政治隐喻的杀伤力,永远比直言更深。所谓“玩具”,就是巫统俯视的角度,是权力结构里那根被踩在脚下的神经。它不只是揭露权力不平衡,更像在告诉盟党,你们的尊严,是可以被哄骗、被贬低的。

这绝非一时口误,而是几十年来的统治惯性。巫统是驾驶者,其他党只能坐在后座。这种“驾驶与乘客”的权力格局,才是今天矛盾的根。国阵盟党被安排,而非被尊重;被分配,而非被聆听。于是,当“玩具论”响起,第一道怒火来自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并喊话马华不是小孩,不需要哄玩具,我们要的是尊重与公平。这句话不只是回应,更是一记压抑太久的怒吼。一个真正被尊重的盟友,不会一次又一次被迫向公众喊出“尊重”这两个字。

而所谓的“玩具”,是马华与国大党最痛的伤疤。他们陪跑无数次选举,背负族群压力,却一再被边缘化。权力分配时,他们在场,却不在局。决策桌上,他们有椅子,却没声音。更令人玩味的是,阿末扎希还说基层不想退出国阵。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清楚,我才是代言人,你们不过是点头的听众。当基层成了上层的口器,盟党就不再是政党,而只是背景音。

就在“玩具论”馀波未平之际,第二波火力从马华总秘书拿督张盛闻发出,宛如一颗政治震撼弹直击巫统中枢。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大部分巫统基层党员,不愿与希盟合作。只有那一小撮,拿到“玩具”的领袖,才死死抱著合作不放。这一句话,不只是反驳,而是反手一刀。原本巫统想用来讥讽盟党的“玩具”,此刻,成了照在自己身上的烙印。谁才是真正为了“玩具”而坚持合作?谁才是为权力,而非原则而站?

这句话,把国阵内部的矛盾彻底撕开。这已不只是隔空交火,而是揭穿,不是盟党在跺脚,而是巫统部分领袖自己抱著“玩具”不放。一句话,足以让“玩具论”失控反噬。原本巫统想用来贬低盟党,如今,却成了照妖镜,照出自己的尴尬与分裂。如今,国盟的橄榄枝伸过来,不只是诱惑,更是挑衅。因为一旦马华与国大党找到“第二个家”,国阵“铁三角”的神话将轰然崩塌。巫统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只是它太习惯发号施令,早已忘了伙伴也会愤怒。

阿末扎希也许以为“玩具论”能轻描淡写一切,但他忘了,玩具可以被拿走,也可以被扔掉,但尊严一旦破碎,便再无拼合的可能。政治,不是幼儿园。盟党也不是等人哄的小孩。魏家祥的怒吼、张盛闻的反击,标志著这种“被动附庸”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走到尽头。这场“玩具风波”不是偶发的插曲,而是多年结构性裂痕的喷发。巫统还沉醉在旧时代的家主思维,却没看到,新格局早已不允许一个政党独自发号施令。

可见真正危险的,从来不是“玩具”这两个字,而是它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划开国阵权力结构最不堪的那层皮。它揭露的,是巫统的傲慢,是盟党压抑已久的怒火,更是国阵联盟即将撕裂的前夜。当政治伙伴被当成“孩子”,而非“战友”,离心力就已启动。而“玩具”这句看似轻佻的话,可能正是撕开国阵裂缝的那一瞬间,火光乍现,却也无法回头了。

邓国平

诚信党大山脚区部通讯主任、马章武莫支部秘书。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