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世纪的石油大亨吗?谁能掌握石油,谁就能驱动汽车、工厂与整个世界的工业经济。进入21世纪后,这句话有了新的版本“数据是新的石油”。

不过,这桶“数据石油”并不是放在油井里等待开采,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里。从手机点击、购物纪录,到一张电子收据或一次社交媒体互动。今天,企业的竞争力不再只是看资本与人力,而是谁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数据转化为决策与行动。

从石油到数据:相同与不同

石油需要经过提炼,才能变成汽油、石蜡、塑胶、甚至化肥。而数据也是一样,原始数据往往杂乱无序,必须经过清洗(Data Cleaning)、转换(ETL 流程)、分析、视觉化,才能化为推动企业运转的“燃料”。

不同的是,石油是有限资源,而数据却能够越用越多。每一次消费、每一次搜寻,都是新的数据产出。这意味著企业的竞争力,不只是拥有多少数据,而是能否有效利用数据。

外送平台的“数据炼油厂”

以GrabFood和Foodpanda为例,它们不只是外送平台,更是马来西亚其中最大规模的餐饮数据库。

它们能分析哪个地区最爱点炸鸡、哪个时段外送需求最高、甚至哪间餐厅的评价会影响顾客回单率。
这些数据会回馈给餐厅,用来决定是否开分店、调整菜单、甚至设计新套餐。

换句话说,平台未来最大的资产不是骑手,而是“点餐数据”。这将成为马来西亚餐饮业转型的关键力量。

ESG与数据:从“生存”到“永续”

全球企业正面临 ESG(环境、社会、治理)压力。数据不仅帮助企业赚钱,更关乎它能否“合格”地存活。举例来说:

环境(E):一些马来西亚大型上市公司已开始安装IoT(物联网)感测器,持续收集碳排放数据,再透过AI模型分析能耗与排放趋势,协助企业制定减碳策略。
社会(S):数据也能揭示企业在员工福利、安全纪录或供应链管理上的透明度。
治理(G):投资者会要求企业公开资料,证明其在反贪腐、数据安全与董事会运作上的合规性。

这些资讯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许多国际投资者开始重视企业是否能透明披露ESG数据。如果一家公司无法提供可信的数据来证明其永续经营,这将直接影响投资、融资与品牌形象,更可能直接被投资市场排除在外。

工厂的“预测性维护”

在传统工厂里,维修往往是坏了才修,导致停工损失巨大。如今,IoT感测器改变了这一切:
机器能即时回传“心跳”(震动数据)、“体温”(温度数据)。
AI模型能提前预测哪台机器可能在一周内出现故障,提醒维护人员更换零件。

这就像给机器戴上健康手环。原始感测数据就像原油,经过AI提炼后,变成一份保险,避免突发停工,为工厂省下数百万损失。对制造业来说,这意味著更高的产能稳定性与国际竞争力。

数据就是新的保险

日前,我参加了在吉隆坡举办的马来西亚工程会展及会议(ENGINEER)以及马来西亚空调、制冷及机械通风展(MARVEX)。其中一家公司展示了他们的避雷针系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套系统能长期收集雷击相关数据,如果某个资料中心因打雷导致伺服器损坏,企业就能用这些数据作为证据,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数据不只是营运工具,更能转化为风险管理与保障机制,成为企业稳定营运的基础保障。

企业新竞争力的核心:数据素养

如果说石油时代比拼的是“开采能力”,那么AI时代比拼的就是“数据素养”。企业需要具备三个层次的能力:
1.数据收集能力:能否合法且有效率地搜集数据?
2.数据治理能力:能否确保数据的品质、安全与合规?
3.数据应用能力:能否将数据转化为决策、服务或创新?

拥有庞大数据却不会应用,就像拥有油田却没有炼油厂。

从数据到智慧

“数据即石油”的比喻非常的形象化,或许更贴切的说法是:数据是土地,AI是农夫。土地本身有它的价值,但也只有懂得耕耘,才能收获果实。

在AI与BI(商业智能)的驱动下,数据不再只是企业的副产品,而是最核心的战略资产。未来的竞争焦点,不在于谁握有最多的数据,而在于谁能从数据中提炼出最多的智慧。

张苑柔

大马技术人员委员会(MBOT)认证专业科技师(Ts.),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人工智能硕士,现为人工智能( AI) 工作者与商业智能(BI)顾问。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