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中文媒体都出现了一则华教界重磅消息,就是吉隆坡坤成中学董事部所成立的坤成全人教育有限公司,将与吉隆坡甲洞集团(KLK)的子公司KLK LAND,在双溪毛糯附近建设全新的“坤成中学二校”。

在《1961年教育法令》的限制下,马来西亚独立之初的教育部只发出60张华文独中批文,但宽柔中学在2005年获准以扩建附属建筑(Bangunan Tambahan)的方式建设古来分校和之后的至达城分校,以及2012年关丹中华中学以私立中学的形式获得批文,大马国内落实统考课程的华文中学增加至60+2+1,这让广义的华文中学有了三种办校类型,即独中、扩建附属建筑、私立中学。

近年来陆续传出其他好消息,如雪州政府批准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巴生滨华中学两所分校设立,从公布的资料还不清楚这两间分校批文是采取哪种形式,但相信应该更接近宽中模式。

唯如今随著坤成中学二校的出现,可以确定大马华文中学的办校有了“第四种形式”,它有两大特征是与上述60+2+1间不尽相同:第一,它是由独中董事部所成立的有限公司与屋业发展商合作共同办校;第二,这是我国独中办学以来,首个以大型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所主导的华文独中办校模式。

我们这里可以问的是,“坤成全人教育有限公司”是一间非营利有限公司吗? 其次,这个第四种办校形式的独中,是否会开放民众参与办校与办学呢(即选贤与能进入董事部、向民众进行筹款、设立赞助人大会、让校友会和家协会参与校务等)?或学校的办校与办学直接由大集团悉数全包? 要探讨坤成中学二校未来的可能发展模式,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两家合作公司现有的办校模式作参考。

以坤成中学为例,其如今并没有公布最新的董事部名单,但可以确定的是坤成中学董事部没有坤成校友会代表,因为在约2008年坤成中学董事部要将学校改制成为男女混合学校时,遭到了坤成校友会的反对,董事会的做法是直接撤换校友会的董事代表,这件事在当年还闹上法庭;另外,坤成中学也没有家协和赞助人大会这种华校普遍存有的组织。

换句话说,目前的坤成中学的领导架构并没有董事、校友、家协这种华校三大机构,其纯粹是由董事部全力主导学校各种事务。

另一方面,吉隆坡甲洞集团的关联企业Taiko公司所主导的学校是怡保翠林城华小,Taiko公司在10多年前把原址太平的巴东牙也微型华小搬迁至翠林城,随后易名为翠林城华小,学校董事会由集团相关人员所主导,唯该华小的董事会对华教组织认识不深,并且也不参与华校董联会,与独中关系也疏离,但与邻近同集团所设立的翠林城国际学校比较熟络。

独中是民办学校

华文独中最大特点是其是属于“民办学校”,无论是早期地方贤达出资办校,或独中复兴运动时期广大草根群众捐出一块钱、两块钱给独中,华教的百万筹款其实代表了百万个民意基础和民心所在,它是广大的华社群众的“民意集合体”-希望华文教育能获得国家的公正对待,以及华裔子弟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权益与教育资源,所以群众参与是华教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也因此独中是具有向民众筹款,以及在华文报章作公共宣教,和联合华团争取合理教育权益的正当性。

参与华教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较直接就是在教育前线出钱出力的独中董事,以及献身教育的华校老师,其次是认同华文教育的家长,另外还有在资金与物资方面支持独中的社团、商家、个人等,这些广大的社会民意网络,是让独中从独立至今仍然屹立不倒的主要因素,也因此独中是属于“民办学校”的非营利华语教育机构,千万不能将独中归类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

大马独立至今,无论是争基本人权,或传承中华文化,或母语教育更有效等各种理由,由广大的华社群众所推动的华文教育运动,一直都为求发展而不断尝试寻找出路,如今办校模式百花齐放,相信无论是华社或董教总都乐见其成,不过有些问题可以先抛出来讨论,或许对华教发展能有更多的思考与反省。

无论是第四种、第五种独中办校模式,只要不脱离华社群众,只要是民意所归和社会期许,以及获得家长认同,符合教育专业和国家归范,对华文教育发展来说都是好事。

梁宽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