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岸熟悉的椰林与海风,空气中那股熟悉的恬淡,总能瞬间将人拉回年少的记忆里。这一次,我为了参加母校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丹中)复兴40周年的庆典而回校,心中满是对母校坚韧历史的敬意。

这所曾历经风雨的学府,在1985年依靠全国华社的支持浴火重生。因此,这场庆典本身就意义非凡。我们这群从外地赶回来的校友,满心期待地走进体育馆,准备观赏由同班同学范立信策划导演的歌舞剧《记得我们年少时》。

我们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温馨怀旧的校园剧,或许会重温奋斗的艰辛,或是颂扬传统的华教精神。然而,当帷幕拉开,舞台上的景象,瞬间颠覆了我们所有人的想像。
眼前的,不是传统的布景,而是一个充满魔法与奇幻色彩的数码世界,仿佛一个绚丽的线上游戏。这场演出带来的震撼,让我思考:一所地处哥打峇鲁的独中,是如何孕育出如此走在前面的艺术?这种对AI和淘宝的熟练运用,又为我们描绘了华教怎样的未来?

舞台上“魔法”,与AI共舞创意

这场歌舞剧最让人惊艳的,是它充满活力的视觉呈现。舞台背景是一块巨大的LED屏幕,但它播放的不是预录好的影像,而是一个由AI人工智能辅助生成的动态世界。这些画面,时而是梦幻星空,时而是科幻的游戏场景,与演员的表演实时互动,创造出一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效果。这彻底告别了过去华教戏剧中常见的悲情或说教,转而拥抱一种自信、活泼的全新美学。

许多人可能会产生的“AI焦虑”,担心科技会取代人类的创造力。但这场演出恰好给了我们一个答案:AI不是来取代人的,而是来协助人的。AI诚然是一支功能强大的画笔,但真正决定画什么、怎么画的,永远是那位手握画笔的艺术家 - 也就是导演和他的团队。

真正的创意,在于如何构思、如何筛选AI生成的万千素材,并最终将这些数码画面与真人的表演、音乐、灯光完美地融为一体,去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AI无法理解剧情的温度,也无法感知观众的感动。是创作者赋予了技术以灵魂,让它服务于人的情感。丹中的舞台,为我们上了一堂宝贵的人机协作课:科技是冰冷的,但人的创意,永远是温暖的。

无界资源库是善用淘宝智慧

如果说AI代表了创意的“高度”,那么对淘宝的巧妙运用,则展现了资源整合的“深度”。这也让许多从城市回来的校友们赞不绝口。

我们都知道,独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奋斗史,丹中更是如此。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早已是刻在骨子里的精神。过去,这种精神体现在发动筹款、义卖;如今,它体现在熟练地打开手机,链接全球最大的线上市场。

通过淘宝,制作团队仿佛拥有了一个无尽的宝库。无论是定制的服装,还是奇特的道具,地理上的距离被网络彻底抹平。身在吉兰丹,他们却能和吉隆坡、甚至世界各地的团队一样,平等地获取资源。

这一幕,有力地打破了我们这些“城市人”的刻板印象。我们总习惯性地认为,乡区在资讯和资源上必然是落后的。但丹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数码时代,创新能力早已不再是中心城市的专属特权。所谓的“乡区”,已经具备了链接全球、实现创意的强大能力。我们的认知,或许才需要追赶乡区已经发生的现实。

华教新故事:从悲情坚守到自信创造

将AI的创意与淘宝的资源整合起来看,我们便能发现一个更动人的景象:我国华教的自我叙事,正在悄然改变。

过去,因为历史的沉重,华教的艺术表达常常带著一份为生存而抗争的悲情。那是在特定时期必要且真诚的情感。然而,《记得我们年少时》却展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它自信、活泼,充满了对未来的想像和创造力。

这并非对“华教精神”的背弃,反而是最有力的传承。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精神内核没有变,只是实践的工具与时俱进了。昔日的“坚韧”,体现在攻克新技术的努力上;过往的“自力更生”,演变为驾驭全球平台、整合资源的智慧。

丹中用一场精彩的演出证明,坚守文化之根,不等于故步自封。它庆祝的不仅是复兴四十年的成就,更是精神上从“生存模式”到“创造模式”的升华。舞台上的那份乐观与活力,仿佛在对前辈们说:“你们当年的付出没有白费,你们为我们赢得了空间,让我们今天能够如此自信、从容地去创造未来。”

这趟返校之旅,始于怀旧,却意外窥见未来。哥打峇鲁的那个舞台,是母校献给复兴四十周年最华丽的篇章,也是一份献给所有丹中人的、关于未来的美好启示。深深祝福母校,复兴四十,风华正茂,愿您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谱写更辉煌的乐章!

林文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