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决战关头。5月,纳粹德国灭亡。在东方,日本帝国主义还在垂死挣扎。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登陆菲律宾中部米沙鄢群岛后,开始反攻吕宋岛。1941年年底珍珠港事变后,日军迅速攻占菲律宾群岛,驻菲美军全线溃败,总司令麦克阿瑟仅以身免。基于此前教训,美军反攻甚为谨慎。在马尼拉攻城战中,打前锋者大都为游击队,其中就包括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下文简称华支)。

这支仅有700馀人的华侨抗日队伍,已经进行了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此刻充当了解放马尼拉的先头部队。由于熟悉敌情和地形,成为美军的向导和先锋,在战斗中插入敌人心脏,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担负起保护市区和解救民众的重大责任。父亲随其所属的华支第三大队,参加了解放马尼拉战斗的整个过程。

解放马尼拉的战斗是自北向南展开的。1945年2月3日,华支第二、三大队配合美军登陆吕宋岛凌牙鄢湾的先头部队,进抵马尼拉市北郊。4日,华支健儿首当锋镝冲杀进市区。5日,华支浩浩荡荡的进军犹如入城式,接受了包括华侨在内的市民的夹道欢迎。然而,解放马尼拉的战斗远未结束。日寇虽节节败退,却仍在巴石河以南的市区负隅顽抗,同时一边退却一边纵火劫掠,日寇残敌则化整为零到处袭扰,使马尼拉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当时华支的主要任务是向美军提供情报、肃清残敌、救火护侨等。父亲在其写于1955年的《自传》中这样描述:“此时,我们华支队员就帮助妇孺撤退,占领市区北部各公立学校、戏院来收容难民;在市内肃清残敌,搜捕放火敌人;扑救刹拉萨街和仙彬难洛街一带的火灾;维持华侨仅存的仙下其厘商业街的秩序,防止抢劫。5日晚上,我们第一排还生俘了三个日本兵……”

我于1992--1993年访菲期间,在搜集华侨口述资料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听到受访者于战火中的马尼拉街头的亲眼所见,有的看到华支战士赤脚持枪立于王彬南桥,防止敌人炸桥;有的看到华支战士在王彬街上巡逻,维持秩序。有的亲友还在执勤的华支战士当中瞥见了父亲的身影……凡此种种,皆可成为历史的佐证。

当然,在微观细节背后还有一个宏观全局,它们由当时华侨抗日运动的领导层在日后的叙述和回忆中所披露。例如,在梁上苑、蔡建华合著的《华支回忆录》一书中说,进入马尼拉北部市区的美军,无从知晓尚未解放的南部市区之日军兵力与布署,正是华支向他们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为美军的下一步进攻指明了方向。

再者,美军的惯用手法是在试探性进攻后撤回部队,然后炮轰已撤离的地区。华支在获悉美军即将炮轰市区的某些地段后,紧急将相关区域的市民(包括唐人街的侨众)撤离出来,避免了重大的损失。这些情况,在父亲的《自传》中也曾提及。

除了提供情报外,华支还歼灭、招降了众多残馀日军,并将占领的数座敌人军火库交给美军,因此赢得了美军的赞扬和信任。经过月馀的反复较量,马尼拉战役终于结束。为了让华支继续南下歼敌,美军开始装备和训练华支战士。

父亲在《自传》中说,他所在的华支第三大队接受了美军第11空降师第457炮兵团的训练,“我担任前哨五零型重机关枪实习射击手”。一些慕名而来的美军随军记者来到华支营地,采访它的战绩,还拍摄华支战士的英姿,加以报道。

多年前在菲律宾的姑妈送了一张父亲1945年在马尼拉前线的戎装照片给我(见下图),背景是一座被战争损毁的楼房。另有一张照片是一个班的十位华支战士,半蹲在迫击炮旁的班长正是刚升任此职的父亲(见上图)。作为一名入伍两年多的十九岁的年轻战士,父亲以及他的战友们,被定格在历史的瞬间,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八十年前那场反法西斯战争的烽烟场景。

注:本文首刊于菲律宾《商报》。

作者父亲在马尼拉前线照片。
作者父亲在马尼拉前线照片。

陈衍德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华侨华人史、东南亚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