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执政党,竟在国家发生灾难时重拾反对党的老把戏,敲锣打鼓要人民自掏腰包救灾,这本身就是对民主政治的嘲讽。更可笑的是,当首相安华豪掷千万令吉援助缅甸地震时,本国的灾民却要靠著政党挨家挨户的“乞讨”才能重建家园。这种双重标准,赤裸裸地暴露了行动党的执政逻辑,对外摆阔气装大国风范,对内却要百姓“自己顾自己”。这不禁让人想问,行动党究竟是国家的管理者,还是披著官袍的街头募捐队?

行动党最大的失败,在于他们从未真正适应“执政党”的身份。他们似乎仍活在反对党的旧梦里,习惯性地把责任推给“前朝遗毒”,用华社熟悉的悲情牌掩盖施政无能。从承认统考承诺跳票,到华小师资短缺的老问题悬而未决,从华裔中小企业在新经济政策下持续边缘化,到物价飞涨,令吉贬值下百姓苦不堪言,行动党手握权力两年多,华社看到的只有口号响亮,行动迟缓的官僚作风。

更令人心寒的是,行动党某些领袖至今仍将华社视为“提款机”。过去在野时,他们靠华社捐款养活政治生命。如今贵为执政党,明明手握国家资源与预算分配权,却还在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捧出“美禄罐”,要民众继续为政府的失职买单。这种操作背后,藏著令人不寒而栗的政治算计,一边用民间善款打造“亲民救星”的人设,一边把国库资源留给更“重要”的政治交易。而曾经相信“改朝换代”的华社,如今既要承受政策承诺落空的失望,还要被道德绑架继续“乐捐”,这难道就是行动党承诺的“新马来西亚”?

其实,他们总抱怨“团结政府难为”,却不敢承认自己早已被体制同化。当官位坐稳后,改革的棱角被磨平,妥协的艺术成了生存法则。昔日高喊“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如今却依旧对固打制度束手无策。当年痛斥朋党主义,现在却与权贵集团称兄道弟。这种蜕变,比任何政策失误都更让支持者痛心,因为人们终于看清,所谓的“政治理想”终究敌不过权力的腐蚀。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转,但华社的耐心与信任终有耗尽的一天。当行动党下次再捧出“美禄罐”时,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要捐多少”,而是“你们究竟还要当多久的冒牌执政党”?

谢委谒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