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高科技竞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格局,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无疑是这场竞赛的核心。
与20世纪以国家为主导的军备竞赛不同,生成式AI竞赛由私营企业和政府共同推动,投资规模达到天文数字。在这场竞赛中,东盟及其成员国,尤其是大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生成式AI的崛起标志著技术进步的新纪元。大型语言模型、图像生成器和AI驱动的内容创作工具等技术,正在颠覆医疗、教育、娱乐和制造业等多个行业。领先的企业和国家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主导全球经济。
然而,这场竞赛也伴随著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升温,而两国在AI技术领域的主导权争夺战愈演愈烈。美国想通过限制关键技术出口和加强本土研发来保持其领先地位,而中国则通过DeepSeek等替代计划,开发低成本,高性价比且适应中文语言和文化背景的AI模型,以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这种大国竞争为东盟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东盟可能陷入技术冷战的夹缝中,面临选边站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也为东盟提供了在全球AI格局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机会。
东盟拥有超过6.6亿人口和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是AI技术的重要市场和人才库。然而,东盟也面临技术发展不均衡、监管碎片化和缺乏统一战略等挑战。
例如,新加坡凭借其《AI治理框架》在AI治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印尼和泰国则仍处于制定AI政策的初期阶段。这种多样性虽然反映了东盟的独特性,但也可能阻碍区域合作和技术互操作性。
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在这一关键时刻扮演著重要角色。大马不仅必须在区域内推动AI治理和创新的合作,还需确保东盟在全球AI竞赛中不被边缘化。
为此,我们倡导采用2024年推出的《东盟AI治理与伦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透明度、问责制和包容性,为区域AI治理提供了共同框架。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区域研讨会和建立AI知识共享平台,弥合成员国之间的监管差距,推动区域合作。
在国内,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充分利用AI的潜力。大马科学、技术与创新部(MOSTI)推出的《2021-2025年国家人工智能路线图》将我国定位为区域AI创新领导者,以负责任AI开发为原则,重点关注人才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和伦理AI部署。
2024年9月,MOSTI发布了《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国家指南》,以支持《2021-2025年国家人工智能路线图》(的实施。该指南旨在促进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实践,鼓励各利益相关方以安全、可信赖和合乎道德的方式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
此外,数字部也在去年成立了国家AI办公室(NAIO),成为了监督AI治理, 推动AI可续发展和促进跨部门合作的重要协调机构。
这些举措,加上2025年预算中对AI采用和劳动力技能提升的巨额拨款,彰显了政府对建立AI驱动型经济的承诺。
其实,大马在AI基础设施和人才发展方面的投资已初见成效。位于柔佛-新加坡特别经济区(JS SEZ)北部的士年纳(Sedenak)科技园,是区域合作和战略投资推动生成式AI时代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典范。
该科技园利用其靠近新加坡的地理优势,成为先进技术生态系统与东南亚新兴市场之间的桥梁,为跨国公司、初创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合作开展尖端AI项目的平台。这一模式可以为东盟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展示区域合作在推动AI技术应用和经济增长方面的潜力。
然而,东盟在生成式AI竞赛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区域内的数字鸿沟。虽然新加坡和大马拥有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但寮国和柬埔寨等国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早期阶段。要弥合这一差距,大马必须积极推动东盟在AI普及化、教育和监管协调方面的策略性投资。
其次是生成式AI的伦理和社会影响。AI技术的快速采用引发了人们对就业替代、错误信息以及AI被滥用于监视,侵略国家主权与机密的担忧。大马必须善用东盟伦值主席国的话语权,尽快制定强而有力的监管框架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生成式AI竞赛对东盟和马来西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相关AI指南和路线图为依据,大马将继续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并参与全球AI治理讨论, 在引领东盟推动可续AI发展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