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存在贪污问题一直是国家最为致命的隐患之一,根据2023年国际透明组织的全球清廉指数的报告中可以知道,马来西亚在2023年贪污印象指数(CPI)中的表现略有进步,马来西亚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57位,得分为50分。此前,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贪污事件“1MDB丑闻”,涉及国家投资基金资金被挪用,用于满足私人消费、奢侈品购买。不仅震动了国内,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近期的砂拉越工程项目贪污事件也引发全国关注,当局现逮捕一名高级官员以及一名拥有“拿督”头衔的公司董事,涉嫌串通密谋贪污公款,其涉案金额高达2亿5000令吉。
国家拨款被贪污、被挪用会导致公共项目无法按计划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停滞或质量严重缩水。关键的民生项目被偷工减料,甚至烂尾,会直接削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尽管马来西亚近年来加强了反腐败的力度,但成效有限。这一贪污腐败现象化该如何改善?
此前,我国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于2024年1月8日在“国家善治研讨会”活动推介“2023年首相第一号指令”中称指出,准备强制部长与助理以及国会议员申报资产,这项指令的重点就是严打贪腐,无论涉贪者来自执政党或反对党。但事到如今,官员申报资产却石沉大海。在过往的历史长河里,反贪行动往往因换届或政治斗争而受阻,反腐政策容易流于形式,无法持续深入推进。
我认为,引入更为严格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定期公开高级官员或参与重大民生项目官员以及直系亲属的财产状况。是绝对有利于防止官员贪污的一大举措。强有力的抑制贪污手段才有可能实现首相愿景,既最迟在2033年跻身指数前25位的国家。
此外,推动数码化政务模式,推动政府服务和行政管理的数码化转型,从预算分配开始,资金的流向以及公共服务内容全部数码化、公开化。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减少面对面的行政干预,从而降低腐败的机会。确保有效地记录和追踪公共资金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贪污行为的发生。
设立完全独立的部门专门加强数据分析与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公共资金流动和项目执行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腐败风险。建立预警系统,一旦出现异常资金流动或项目延误工期,系统将自动报警,减少人为干预的不确定性,从而确保资金的流向可以得到保障。
司法、立法、执法三权以外的第四权也同样的重要,媒体的监督权是一把利器,保障新闻自由和记者的调查权,确保媒体能自由报道涉及政府腐败的案件,也可以减少贪污事件的发生,或可以大力推进贪污事件的审查。
若想有效改善马来西亚的贪污现象,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政务通明度可以减少腐败的发生,从根本抑制贪污问题才能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