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深受各界关注。时至年末,不少机构对中国来年经济成长作出预测,正面较多,也有零星负面预期。笔者认为,结合近来中国经济的表现及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中经会”)的部署,对明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可保持审慎乐观。

要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势,首先要立足当前,理解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恢复的脉络。

2023年是中国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的一年。三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阻碍,也影响了民众对经济的预期和信心,直到现在,疫情的“疤痕效应”依然显著。不过,得益于庞大市场和强力的政策措施,防控转段后,中国经济整体稳定回升。

但是,这轮恢复与过往人们所熟悉的以投资和生产驱动不同,其主要以消费和接触型服务业先行,餐饮、旅游、文化消费的热度持续至今。这种“非典型”恢复显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也是中国经济下一步恢复的底气。不过,投资、生产恢复较慢,显示市场信心不佳、需求不足的问题,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需要尽快改善。

中国的经济正在承压前行,各方都在关注其将如何破局。从日前召开的中经会上我们可观之一二。

中经会历来被视为中国来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2023年中经会为来年经济工作做了9方面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层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在首位,而把“著力扩大国内需求”居于其后。这样排序显示了一定侧重性,意味著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在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工作将是产业体系建设,也显示出中国高层对来年经济成长有一定信心,所以未把扩大内需,也就是 保增长定为第一要务。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实际上,中国高层做出这样的部署并不意外。现在,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酝酿演变期。今年,柔性电池、生成式人工智慧等的进展震惊世界,也让世人对“科技改变生活”有了新一重认识。 同时,在美国对华采取“小院高墙”政策之下,科技与生产力水准的提升关系到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准。所以,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重视科技与经济成长并不矛盾,毕竟科技的发展要以一定经济条件为依托。中国高层提出要著力扩大国内需求,就是想畅通中国经济的内部循环,稳住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过去,中国是“两头在外”的外向型国家,对进出口十分依赖。而在国内市场逐渐庞大,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之下,内循环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底气。所以,扩大内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将是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一大动力。

整体而言,从中经会对明年经济工作定下的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可以预料,2024年中国总体政策倾向将偏宽松为主。但从中经会对来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强调“适度”,而且过去10年中国一直坚持“精准滴灌”,拒绝“大水漫灌”可以看出,中国短期内应该不会推出强刺激政策。

换言之,明年GDP的成长不会太快,但会维持在合理水准内。毕竟,中国的发展是目标导向型,2035年愿景及更长远目标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要求。中国政府在财政、货币政策上都还手握馀量,维持GDP成长率在合理范围内不是难事。

至于具体的对GDP的预测,标普日前将2023年中国GDP的预期增速调升至5.4%,预期2024年中国GDP的增速将在4.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分别将2023 年及2024年中国GDP成长率预测值调高0.4个百分点至5.4%及4.6%。事实上,中国高层会如何为来年经济定目标,可能要到明年年初才能见分晓,但整体的政策走向其实已经明朗。

张大鹏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