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科研多年,我发觉逻辑用得最甚的,是数学。高中学的数学,微分、积分或微分方程,谈不上是真正的数学。真正的数学像无字天书。我没开玩笑:它们用的是符号,鲜少文字或数字。

因为符号可以指出最严谨的逻辑:从几个公理开始,慢慢推演,引出许多定理。欧几里德所著的《几何原本》就是最早、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代表。《几何原本》首先列下23个定义,像是点、线和面,还有几个公理(像是“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凭逻辑推导,就能得出我们高初中学的非代数几何。

从某方面来说,辩论与数学相近。先下定义,接著立下几个合理的法则,凭借逻辑推演,大概就能把辩论的架构给筑上。我个人并非一开始就看见这两者的相似之处,而是要在几年之后才对此有所领悟。

但辩论与数学也十分不同。数学中的定义、公理,是“不证自明”的东西。说得狠一些,它们其实就是些假设。事实上,我们当代几乎所有的数学,都立足在一个叫Zermelo-Fraenkelsettheory的基础上,里头有9个公理,也就是说,有9个假设。可辩论辩的都是现实中的事与物,我们的定义、法则不能凭空而下。因此,辩论里能比逻辑更重要的,是论据。重点在“据”。

纽约前市长彭博常说“InGodwetrust,everythingelse,bringdata”。定义的好坏、合理与否,关键在“据”。实在的数据,或是实在的学术结论,立下的法则是否适用,关键也在“据”。

RichardFeynmann曾给科学做过一个精辟的阐释。什么是科学?他说,首先,我们做些假设,给个理论,从这理论我们推演出一些可能的结果,接著做实验来查证理论预想的结果。若实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想的结果吻合,这理论可暂时留下;若不符,哪怕这理论有多精妙,哪怕立下这理论的人多聪明伟大,这理论就得抛弃。这就是科学。

何以自亚当斯密以下的经济学如今得做修正?因为它们假设人是理性的。但DanielKahneman做的许多实验告诉我们,人鲜少做理性思考。人是理性还是不理性?这辩题不用辩,证据已在。

好在不是每个辩题都有铁般的凭据,这也是辩论意义的所在。但做辩论一定要搜足论据。阅读要广,要在庞大的资料中摸索出一个架构,这样辩论下来,既拓展视野,严练逻辑,培综合能力,精科学思维,又磨口才。这样的辩论才能让人受益不尽。

陈彦宏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