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于周三(25日)改组,除了马华及民政没获得重要部长职,而令一小撮与彼等接近华团领袖失望之外,一般华人社会想来不当一回事。反正在没有马华领袖当部长的日子里,华人社会日子照样过,有了马华部长,除了满足一些政客的官瘾,对华人社会有多大的改变,或说提升了多少华人权益?如果没有,不管马华是获得多少官职,华人还得靠自己。其他种族,又如何因为马华多了几个部长受惠?

(顺道一提,《东方日报》26日的封面头条标题“6华裔入阁,未掌重大部门”有误,副部长并非内阁成员,只有正部长才是内阁成员。)

更重要的是:首相纳吉并没有更换部长,严格来说,只是把现有的内阁阵容扩大,满足了国阵政治伙伴的政治需求。这种做法在政治上没错,政治盟友的确应该得到权力的分享,才会继续合作下去。

然而,如果声言要改革、带领马来西亚前进,如此阵容是否有说服力?许多部长的表现是否合格?他们是否应该继续享有纳税人贡献的税捐?

例如声称“马来西亚并非世俗国”而掀起争议的首相署部长加米尔,他究竟是代表首相表达政府对这起事件的“官方立场”,还是他的个人意见?多位旅客在沙巴遭武装分子掳走,影响大马声誉,威胁人民安全,相关的部门首长表现如何?

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呼吁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将他臃肿的巨无霸内阁减至约20名部长,以符合政府转型计划及“最佳治理、最少干涉”政策,也值关注。

根据林吉祥的说法,其他奉行议会民主国家能拥有更精简能干的内阁,像英国(22名部长)、澳洲(19名部长)及印度(24名部长),为何马来西亚必须延续其世界数一数二臃肿的内阁?

内阁中的内阁

最教人难以理解的是:单是首相署部长的数目就达10人之谱,等于是“内阁中的内阁”,难逃架床叠屋的指责。它也使政府每年需出约1000万令吉来支付正副部长的薪金。

按照正常的理解,如果政府认为需要增加特殊部门来执行任务,应正式就现有的政府架构进行检讨,确定需要后才扩大编制。过去,内阁便有“内政部”及“国安部”之设,方便警方及其他执法单位执行打击犯罪及侦查恐怖主义的工作,教育部一度也分为“教育部”及“高等教育部”;交通部之外,政府又设“交通委员会”,也形成功能的重叠。这还不包括同等于部长地位的“中国特使”、“印度特使”、“东亚特使”及“美国特使”等。

多达10人的首相署部长的功能与职权,除了政府官员之外,很少有纳税人能真正明白魏家祥、马袖强及刘胜权的工作有何分别?掌管哪些部门?纳税人有权力与责任敦促政府谨慎使用公帑,以免部长职位也像公务员那样,人数不断膨胀,但工作效率却没有改善。

城市和谐、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阿都拉曼达兰以部长千万年薪只占联邦政府年度预算不到1%回应,表面看来言之有理,然而,“区区千万令吉”也是如假包换的民脂民膏,应该善加使用,而不是一方面减少民间的汽油津贴和推行消费税,加重民间负担,另一方面却增加更多的官职和高级公务员的津贴。

内阁改组,不应只是政治的酬庸,它应该反映政府的治国路线与方针。挑选怎样的人材进入内阁,代表著这个政府的价值取向与前进动力。按目前的阵容来看,根本展现不出活力,也与民间的期盼有很的落差。马华获得的官职不多,这主要是它在505大选的表现欠佳所致,也很难想像如此阵容如何带领华人进步,捍卫华社权益。面对巫统的权势,马华本身就是一尊过江的泥菩萨。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