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再次激起中国及海外华人对日本问题的高度关注。中日两国都是亚洲的重要国家,分别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任何纠纷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如与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的东盟。

中国和日本的恩怨,并不始于靖国神社,而在于历史。尤其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及东南亚的侵略行为,使当地人民蒙受巨大的伤害与苦难,并不可能因为简单的外交工作而消弥。处理这些问题,必需兼顾历史的现实,小心谨慎的顾及各方的感受,而不能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再破坏原本脆弱的中日关系。

安倍之所以参拜靖国神社,并非偶然。反之,它是一项精心策划的动作,经由媒体放大后,更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地区燃起怒火。安倍必然知道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应,但他执意为之,主要便是希望塑造一种“不向中国低头”、“日本可以说不”的观感,强化他“政治强人”的形象。这对日本右派,以及部分不满中国的日本民众有著高度的吸引力。此举也暗示美国,日本不一定凡事都以美国马首是瞻。

换句话说,安倍是利用了参拜靖国神社来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中国的反应越激烈,他可能取得的日本右翼支持更高。安倍“消费中国”的意图,跃然纸上。

中国官方宣布不再与安倍打交道,应该是一种“因时制宜”的策略,等到日本方面的情况改善后,再做其他处理。中日在国际的“舆论战”,只是一种政治动作,但过多的动作,也会引起反效果,应适可而止。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许多人担忧中日关系会不会“终极一战”,这肯定是过虑了。因为中日两国的领导人都不会越过火线,战争也不符合两国和周边国家的利益。尤其中国强调“和平崛起”,更应避免动武。

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问题和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的冲击,肯定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应有足够的智慧处理。既要向日本表达不满,但又要拿捏力道,适当的发挥“软实力”,可能是其中一种选择。

如果中国能让周边国家认为它是可靠的盟友,不以武力欺凌小国,在人权环保等工作上取得进步,也有助于消除人们对它的负面形象,在和日本的对奕中,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