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房客搬走得非常突然,仿佛从世界蒸发的突然。但留下来的不是一句道歉,而是一张上万令吉的电费单。

原来,他的房子被用来偷偷挖矿。租客无声无息溜走,账单却永远寄给屋主。

这件事听起来像笑话,但后来发现不少人已中招。

不夸张,国家能源在过去五年因非法挖矿而损失了 45.7 亿令吉。从 2020 年到 2025 年 8 月,全国查获了 1万3827 处非法窃电场址。

只是手法一点都不高科技——改装电表、外接线路、暗管供电——简单粗暴,却能把巨量的电力吸走,用来运算比特币。

还记得去年8 月,警方甚至出动压路机,把 985 台矿机当场辗碎。画面看似荒诞,其实象征著一场正在升温的能源战。在这场战争中,犯罪者手上握的是运算力,而我们手上握的只有电费单。

但比起技术,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心态。非法挖矿之所以能大量繁殖,靠的不是设备,而是环境。

有人为了租金收入,明知道租客异常也选择不问;有人看见邻里用电暴增,只觉得“不关我事”;有人对数字货币抱著一夜致富的幻觉,觉得踩一点灰色地带没什么。这些微小的缝隙,累积起来就成了犯罪温床。

大家惯性把公共资源当作无限供应,把补贴当作天经地义,把监管当作理所当然。只要不是自家停电,只要账单还付得起,只要新闻里的受害者不是自己,往往缺乏感受痛的能力。

但事实上,每一度被偷走的电,最后都会从我们的生活里补回来——电网负载不稳、跳电、设备过载、维修成本上升,最终都要由守法的用户、纳税人与未来的电价调整来承担。

犯法的人挖到比特币,守法的人却帮忙买单。这是最讽刺的部分。

国能目前已重新部署智慧电表、提升监测解析度、建立可疑物业资料库,试图用科技追回被科技偷走的东西。然而,不管技术如何升级,都永远追不上没有规范的破坏者。因为犯罪者只需要插上电源,而执法人员需要文件、程序、批准和人力。

如果大家继续抱著“没事就好”的心态,对小漏洞的容忍依旧比对公共秩序的重视还高,那么无论部署多少智慧电表、升级多少设备,黑洞依然会继续扩张。偷电挖矿不是一群贼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长期以来对灰色地带的默许。

朋友的房子只是一个缩影。真正被偷走的不是一间屋子的电力,而是公共资源、本已脆弱的电力系统、以及整个社会共同承担未来成本的能力。

当比特币矿场能悄悄住进一间普通民宅,那不是科技太强,而是大家太习惯沉默。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那些逃跑的租客,而是那个觉得“没关系啦”的我们。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