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世界各国领袖齐聚东盟峰会,马来西亚在首相安华的领导下展现出显著的区域影响力。安华在国际舞台上的出色表现,为国家形象加分;马币今年迄今升值约7%,成为亚洲表现最强的货币;我国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更跃升11位,挺进第23名。
这一连串亮眼的国际成绩与经济数据,本该让安华意气风发,但现实却残酷,这些数据光环,并未成功转化为巩固国内政治支持的资本。
聚光灯落下,东盟峰会闭幕,马来西亚圆满卸下轮值主席国职务,安华重新回到国内政治现实。眼前的挑战接踵而至:朝野议员质疑马美对等贸易协定不平等、沙巴州选战在即、民统党主席依温贝尼迪辞去部长职并宣布退出希盟;安华的考题一张接一张。
沙巴州选风起云涌,接下来势必精彩连连。然而,无论最终由沙盟、国阵、民兴党或其他本土政党胜出,对全国政治版图都不会造成实质性改变。更关键的焦点,将是安华在州选后如何重新洗牌,调整内阁阵容。
随著经济部长拉菲兹、环境部长聂纳兹米、企业与合作社发展部长依温贝尼迪先后辞职,贸工部长东姑扎夫鲁的上议员任期又即将届满,安华的内阁已出现多个空缺。各界普遍认为,内阁改组已势在必行。
团结政府的任期所剩无几,国会极可能在明年年底前解散。面对经济趋缓、族群冲突升温、民怨持续发酵,这场内阁改组已不只是人事调整,更是安华重拾改革信任的最后窗口。若再拿不出具体成绩,所谓“改革政府”,恐怕只剩口号。
在民间舆论中,教育部长法迪娜被视为最可能在改组中被撤换的成员之一。她掌管教育部缺乏亮眼成绩,对校园霸凌与校园命案的应对不当,再加上“双师教学”政策空有概念、缺乏细节,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担忧。多重压力下,她能否留任,备受关注。
78岁高龄的安华,除了必须考量当前人事布局,也必须放眼公正党的未来,谁能在“后安华时代”接棒?
公正党署理主席、安华之女努鲁依莎,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接班人选。她形象清新、立场稳健、具备国际视野,若能在改组中进入内阁,不仅能为团结政府注入新气象,也象征政治世代交替的开始。
努鲁依莎在政坛并非新人,却从未出任任何官职。若她确是公正党乃至安华属意的接班人,就应尽早入阁,累积施政经验,为未来承担更大责任做好准备。尽管此举可能引发裙带关系的批评,反对党也预料会拿此事大作文章,但在政治更新与人才断层的现实下,这或许是安华必要走的冒险一步。
安华的下半场
相较之下,曾被寄予厚望的拉菲兹,从“反对党重炮手”转任经济部长后表现不如预期。政策执行脱节、言行不接地气,再加上“PADU数据库”反成包袱,让他从“改革象征”变成“反面教材”。努鲁依莎应该以此为鉴,理想若无法落实,终将被现实吞噬。
谈回内阁改组,公正党副主席兼企业发展部副部长拉玛南,也被视为潜在升任部长的人选。此举若成真,他将是当下团结政府内印裔部长,能稳定印裔社群情绪,有助于修复印裔选民对团结政府的不满。
来年的屠妖节,或许首相安华终于能带领内阁成员,到印裔部长的住家共庆佳节,而不再需要前往锡克裔部长哥宾星的住家应景。
无可否认,公正党仍是团结政府的核心支柱,安华必须在剩馀任期内重整团队、强化政策执行、重建民众信心。下一届大选,马来选民是否相信安华、非土著选民是否继续信任,公正党议席是增是减,这些都将决定希盟的存亡。
政治最终比拼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力!安华的下半场,已正式开局。这一盘棋,考验的不仅是经验,更是政治智慧与改革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