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州有个永春总会,其成立时间比全国永春联合会还早一年。旗下拥有21个属会,占了全国永春联合会的三份之一,因而每回永联会改选均有“得柔佛者得永联会”这么一种说法(与巫统党选“得柔佛者赢党选”,以及全国大选“得柔佛者得天下”的说法极为相似。)
           
目前的柔佛境内,除了哥打丁宜、丰盛港和古来之外,其他各县市均有永春会馆的组织。有些地方还设有桃源俱乐部和家族会组织。其中在麻坡和之前隶属麻坡的东甲县就有麻坡永春会馆、巴冬永春会馆、东甲永春会馆、麻坡桃源俱乐部、巴冬桃源俱乐部、东甲桃源俱部、麻甲余氏宗祠(高阳余氏族人)、紫美郑氏家族会、扬美郑氏公所、龙津陈氏公所、大坵头林氏公所、李氏际通公家族会、社前李氏家族会、湖洋彭城刘氏公会,以及鹏翔郑氏麻坡分会
           
从麻坡地区的永春家族会组织的数量来看,可判定当地永春会馆地缘性会馆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这点与永春人对亲族移民模式有关。民国时期,永春人透过亲带亲、邻带邻的移民模式到达麻坡,最初主要投入森林开发种植橡胶的粗活,之后在胶林中定居,逐渐形成零散的宗族聚落。
         
柔佛过去曾是全马橡胶林面积最大的州属,而该州的永春人主要来自永春的乡下地区,离乡前大都从事农耕的粗活。这些永春移民扺达柔佛后,因没有特殊生活技能,别无选择只能投入种橡胶和割胶这类门坎最低的粗活。由于橡胶业是个容易扎根的行业,胶农附著在土地上就不易再迁徙。克勤克俭的永春人有了积蓄后就继续购置胶园,随著经济发展,土地持续增值,永春社群的财富也因此得到增长。第二代因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少永春人在学有专长后投入商场闯出一番成绩。
            
柔佛州的永春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到外地谋生,发展出一种国内再移民的模式。最近三任永联会的会长属是土生土长的柔北麻坡人,他们的共同点是童年至大学前均曾在胶林中渡过。事业有成后就成为移居地永春会馆的领导,积极活跃于吉隆坡和新邦令金的永春会馆。
         
柔佛永春社群人数多,凝聚力强,形成一种传统。那是历史因素、先辈们谋生行业,让原乡的文化能够获得传承的结果。


 

郑名烈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