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安华的“政治健忘症”和“选择性失忆症”有多严重?10月18日,呼吁马来西亚人民捍卫团结精神,并拒绝种族政治,因为这只会分裂我国的多元社会。几天后,尊贵首相做了什么?他反对学校礼堂宴会有提供酒精饮料。
虽然这个风波被暂时“压”下来,但是,危机并没有解除,华社必须要谨记这一点。从理性角度看待首相安华的谈话,在他内心深处还是认为学校礼堂,即使不是在上课天、没有穆斯林同胞在场,是不应该有酒精饮料出现的。
从这一点,我们回归到一个现实问题,虽然安华怎样演示他是一位开明的首相,说的有多开明,为了获得更多马来选民支持,安华会不会再把多元摆上台?成为缓解个人政治压力的牺牲品。
虽然有人意图为安华解围,解释安华的禁酒论是属于个人言论,不在国会发言、不属于颁布政策。我只想问一个问题,既然不是政府的决定、不属于政策,为什么需要带入内阁讨论?为什么内阁需要宣布去年7月发布的指令保持?
内阁需要专题讨论这个事项,说明很多内阁成员都清楚知道,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这个被认为是属于安华个人谈话的东西,有可能会变成指示或者政策,所以才需要内阁厘清。
现在,内阁说明了,教育部也发表文告,可是,我还是要提醒华社和华校,计时炸弹还没有解除。除非政府或者教育部发布指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白纸黑字保障华社自行出资的学校礼堂可以在宴会上“啤酒自由”,否则口头保证不如法律更有保障。
捍卫多元可以通过支持和促进差异(如种族、文化、性别、宗教、经验、技能等)来实现,并确保所有群体都能在社会活动中享有平等参与的权利。这包括倡导尊重不同背景的人,移除限制性障碍,并确保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得到公平对待和机会。
要建造一个公平社会,政府有责任确保所有人都受到公平对待,拥有平等待遇。积极识别并移除那些可能阻碍某些群体发展的障碍和不公正现象。所以,政府必须支持共融,才能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让所有人都感到被尊重、有价值。
马来西亚自建国以来,一直都以多元种族、宗教与文化共融为一体。这一点,联邦宪法写的非常清楚。虽然土著的特权受到宪法保护,但是,这一片土地从来都不是任何一个族群的专属领地,而是每一位马来西亚国民共同拥有。
民政党诞生于1968年,那个时代充满政治动荡与族群焦虑。民政党不是一个以族群为中心的政党,而是由一群知识分子、教育家、社运分子与医生们共同发起的“人民运动”,让国家回到最初的建国理想;公平、团结与多元。
我们希望透过理性对话、学术思考与温和改革,简单来说,即使在喧嚣政治中,我们还是保持著那股温柔理性。许多政党高喊口号、制造声势,我们坚持靠煽动、不打族群牌,而是在理性与改革之间,走出一条中庸的路。
民政党的政治中心不曾动摇、不曾改变,致力于捍卫多元团结的国本。我要提醒安华,不要以为华社看不清你的开明与偏激“双面言论”,如果你还是意图撕裂社会,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代价,失去人民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