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以前念书的时候,有一个课题经常都会成为辩论题目;体罚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最近国内校园频频发生学生触犯严重纪律问题,甚至闹出人命,体罚是否可以有效遏制学生违法纪律再度成为焦点。

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几年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陛下的父王在他上学的时候叮嘱学校老师,只要王子犯错、不听话,教师可以用藤条教育陛下。我记得陛下还说,那个时候陛下确实“吃了”不少苦。

只是,现在年代不同,很多家长都反对教师使用藤条教育。甚至在孩子被校方投诉违反学校纪律时还会袒护孩子,力证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一直都是乖巧听话,会在学校犯规一定是被身边的同学带坏。

关于体罚,赞同的人和反对的人依然僵持不下。在过去我们的那个年代,每个老师手上几乎都有一条藤条,这藤条就像权杖一样,提醒学生最好把皮绷紧一点。如果不想挨打,最好是乖乖听话。

我在不久前与一名退休校长交流,他笑言,他在担任纪律主任的时候,一条藤条哪里够,他试过同时拥有十多条粗细不一的藤条,用来对付各种体型的学生。但那已经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很多教师的桌上,一条藤条都见不著。

时代一直在进步,很多家长和专家觉得“不打不成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体罚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构成影响。所以,现在大家主张用爱和关怀来感化孩子,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体罚和不当管教都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关于体罚,教育部曾在2003年发布一项通令,列明学校的体罚指南。这项通令阐明只有校长,或校长授权的学生事务和训导主任才能鞭打学生;而且只能鞭打男生,女生一律不能鞭打。

以前之所以靠藤条解决学生的问题,是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觉得这是最快速的方法。但后来很多案例证明,藤条只能治标不治本,问题未必能解决。而且体罚学生可能会传达一种错误观念,令学生以为只要够凶狠就能解决问题。

处罚机制

对我而言,无论是体罚或者爱的教育都应该要有底线,问题就在于每一个人对这个“底线”有不同的看法。爱要给得对和给得有价值,同样的,对学生的体罚更要拿捏的准,给的恰到好处。难就难在这里。

体罚在教育界已经不是新鲜课题,往往一旦学生被体罚的事件闹大,很容易演变成老师维护老师、家长维护家长的局面,形成一种对立关系。最大的问题是教育部有没有公平公正的机制来保障老师和学生?只要界线理不清,问题依旧会纠结。

那位退休校长就跟我说,惩罚学生是有代价的,稍微用力不当可能会有反效果,引来家长投诉。如果家长愿意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为什么被老师处罚,与校方面对面讨论解决还好,最怕是直接闹到警局,教师分分钟都会被告上法庭。

对于学生的纪律问题,学校需要有处罚的机制来管教学生,家长无论事业在怎么繁忙都不能作为忽略孩子的借口。家长必须纠正思维,配合校方一起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孩子品行好是家风好,孩子不听话就怪罪学校。

刘华才

民政党全国主席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