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的政治经历几番频繁的联盟重组和政权更替后,人民开始习惯看到政党换阵营、换立场、换嘴脸,很多政治人物口头上左一句“改革”,右一句“改变”,但听久了,未见实质成效,这些话更像是为了保住权力的政治语言,而不是他们真正理念上的选择。

政治人物所谓的“稳定”,成了延续权力最好的借口;他们所谓的“务实”,成了背叛背后万能的漂白剂。一个个曾经誓言绝不合作的政党,如今理直气壮同台执政;一个个高呼改革的政治人物,如今若无其事地与旧政权分赃,这些“务实”的背后,已无关理念,那是赤裸裸的权力逻辑。

政治现实主义原本是其中一种策略或意识形态,但它在我们的政治里已经渐渐变成一种最高的决策逻辑,政治人物针对党与党的合作,谈的不是政策方向的协调,不是理念的磨合,而是议席的分配,和权力的权衡。能够争取最多的选票,就是“实在”;谈太多的理念原则,就是“天真”,结果,没有人再去想改革,大家只是在想怎样不被淘汰。

希盟曾经代表著理想主义,提供一个有别于国阵领导的想像,然而当他们入主布城后,也很快学会了现实政治的语言,学会了沉默、妥协和维持现状;国阵这个右派保守势力,失势后继续务实,放低姿态,不是为了改革,而是让自己继续依附在权力之上;而国盟的“务实”,则是聚焦在最大的马来穆斯林群体,操作他们擅长的宗教和民族课题,为自己的支持力量保温。

慢慢的,权力的逻辑变得很合理,被社会所接受,人民接受了政府改革缓慢,因为必须“顾大局”;接受了政党反复换立场,因为要“务实”;慢慢的,理想主义和批判思维都变成了笑话,被社会所漠视,大家觉得提出批判意见的人激进;觉得有热忱理想的人幼稚。最后,人人都知道体制有问题,却也没有人真的去触碰它了。

政治现实主义没有错,没有权力,理想也只是空谈,但是权力不是唯一的逻辑,如果所有人都只是迷信权力,那就好像所有人都关心争取权力,却没有人关心这个国家应该要往哪里去。

更甚的是,人民被逐渐“训练”成能够“理解”这种权力逻辑,甚至打从心里认命说“政治就是这样的”,那我们就只配拥有只在乎权力的政治选择,而终将把我们带往一个不谈理想的未来。

李荣健

关注时事,参与政治,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事总得说理。不好口舌之争,唯有以文字明志。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