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党又抛出新议题,建议马航禁止供应酒精饮品,改售煎蕊、玫瑰露、刨冰等本地甜品,以"展示大马特色"。这看似一则无伤大雅的文化建议,却在社交媒体掀起一片讥讽与不安。

乍看之下,这只是政客一时奇想,但若细究其背后逻辑,便会发现,这并非单纯的文化提议,而是伊党长期推行"伊斯兰化政治"的延续,以宗教规范渗透公共空间、以"文化之名"包装单一的文化价值。

马航是一家国际航空公司,乘客来自全球各地,其餐饮与服务标准应立足专业与包容,而非宗教戒律。伊党议员所谓"展示大马特色",实则带有排他性逻辑:不是增加选择,而是消除差异。

问题不在于煎蕊,问题在于他们所倡的"文化展示",其实是以宗教标准取代多元价值。在他们的语境里,只有符合伊斯兰教义的才是"正确文化";不符合的,就应被移除。他们要的不是"Malaysia Truly Asia",而是"Malaysia Truly PAS"。

这些年来,伊党不断在各层议题中试探社会底线,从音乐节、演唱会、女性服装,到如今的航空饮品。

早在数年前,就有伊斯兰党国会议员公开批评马航空服员的制服"过于紧身、不够端庄",甚至建议航空公司应"重新设计符合伊斯兰价值观的服装"。

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政治手法,看似无害,却让社会一点一点习惯"宗教优先"的治理思维。

当社会逐渐习惯"机上禁酒"的合理化时,下一步的呼声或许就会是,"空服制服应更符合宗教规范"、"航班应为祈祷时间暂停服务",甚至"机舱不宜播放音乐"。这种看似细微的要求,实则在不断收窄公共空间的多元。

行动党国会议员瑟丽娜就指出,马航目前已有平衡政策,凡航班时程三小时以内,已不再供应酒精饮品,以兼顾穆斯林群体敏感与国际服务标准。她强调,若全面禁酒,将可能疏远国际旅客、损害国家包容形象。她说 , "真正的信仰力量,是以理解来领导,而非以限制来行事。"
一个多元社会,不可能以某一宗教的教义作为公共政策的唯一依据。

伊党提倡的"生活方式伊斯兰化",若不断延伸至教育、商业、艺术甚至航空服务,最终将侵蚀马来西亚赖以生存的多元根基。我们可以尊重宗教信仰,但更应维护一个所有人都能共享的公共空间。
 

罗恩璇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