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心智成熟,具备充分的性知识,并且能清楚分辨影像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那么色情内容并不会轻易动摇他原有的价值观。话说回来,即便有人受到色情内容影响,改变了他对性的看法,但只要他没有伤害他人,是否就必须被禁止观看色情内容呢?
伊斯兰党妇女组主席努丽达早前在伊党妇女组第65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词时指出,约3至4成的大马人每周接触色情内容,尤其18至34岁年龄层的女性中,高达84%透过智能手机观看,令大马在全球相关统计中居于前列。她直言,这股趋势对年轻穆斯林女性的价值观构成巨大挑战。
然而,现实中使用手机观看色情内容的不只是女性,为何努丽达要特别聚焦女性?难道男性观看色情内容是“理所当然”的行为,而女性这样做就被视为违背“贤良淑德”的价值观吗?
这恰恰反映出,即使身为女性领导人,她仍未能跳脱男性主导、男尊女卑的保守思维,倾向将道德责任归咎于女性,认为女性必须遵守伦理准则,才能避免动摇伊斯兰社会与家庭制度的根基。
撇开宗教层面来看,维护社会与家庭的稳定,是男女共同的责任。难道只有女性的行为才会危及社会道德?男性若犯下乱伦、性侵未成年者,甚至娶未成年女童的行为,难道不会动摇社会与家庭的和谐吗?
是否观看色情内容本应是成年女性的个人选择。只要她们在私人空间中观看、没有未成年儿童在场,也未涉及非法或不伦内容,便不应被视为社会问题。况且,一个社会或家庭制度的稳固,不能仅以是否观看色情内容作为衡量标准,更应从社会变迁、网络发展趋势与性别平等等角度进行全面探讨,否则只能治标不治本。
努丽达必须认清事实,网络趋势已势不可挡,即便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加强网络审查,但人们依然能透过翻墙或其他管道获取色情内容。与其一味禁止,不如通过教育提升公众的网络素养,并在性教育中强化对性的正确认知,让人们懂得辨别真实与虚构,从而建立健康、理性的价值观。
批评女性观看色情内容,其实是压抑女性的性自主权,让女性对自身的欲望感到羞耻,从而限制她们的性表达与自我认同,以维系传统的父权结构和男性主导的社会秩序。
一个社会的健全发展,不在于能否杜绝“看色情片”,而在于是否能以平等与理性态度看待性。当女性被允许诚实面对自身的欲望,才能真正拥有选择与思考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