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网络上看到一则视屏,说的是中国某城市,一位乡下农民,从小双腿就失去活动功能。长大后除了须靠双手倒立”走路”,还得种植芒果、蔬菜,拖著四轮车过行人道、大马路,带著自家果菜园收成到市场叫卖。此场景让任何爱心人士看了,不无为之所动。路人欲趋前协助,都被他客气的婉拒: “谢谢您,我虽残疾,但不残废”。这话说得铿锵感人,令四肢健全的我们,听得十分忏愧。

不是吗?我等四肢手脚健全之辈,怎不久思考一下,与那些更不方便的残疾人士比较,行动上我们绝对是方便得多了。然而,在干活的时候,我们实际上确实是少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生理上各种残酷现实的挑战呢?我们又怎能有理由,只悲天悯人而不把自己份内的工作给做好?

在马来西亚,”残疾人士”的官方名词是OKU(Orang Kurang Upaya),指的是因身体、智力、精神或感官方面的长期缺陷,在社会活动中可能遭遇困难的人士。马来西亚的社会福利局(JKM),根据《2010年残疾人法令》定义 OKU(Orang Kurang Upaya),分为七大类别如下:

听觉残疾(Pendengaran)
视觉残疾(Penglihatan)
智力残疾(Pembelajaran)
肢体残疾(Fizikal)
语言/言语残疾(Pertuturan)
精神残疾(Mental)
多重残疾(Pelbagai)

我们一般上最常见的,是”肢体残疾” 类型的 OKU。日前在网络上看到一段视屏,细述了在中国某城市,一位乡下农民,从小双腿就失去了活动功能。长大后,他除了必须靠著双手倒立”走路”之外,为了生计还得凭自己双手种植芒果、蔬菜,以及用嘴巴咬著绳子拖四轮车过路、跨行人道,带著自家果菜园的收成,在大路旁或市场叫卖。如此场景,让任何有怜悯之心的人士,无不为之所动而沾襟。一些好心路人欲趋前善意协助,都被他客气的婉拒道 : “谢谢您,我虽残疾,但不残废”。此话说得铿锵感人,令四肢健全的我们,听了顿感忏愧。

不是吗?身体完好行动自由的我们,怎不就仔细考量一下,比起那些不方便的残疾人士,在工作上要比残疾人员们,少了残酷生理结构上的缺陷挑战,做起工作来,要比他们来得轻松且容易得多?

马六甲世遗区老街,也出现了一位行动不便的书画工作者何雪梅女士。何女士原名何莲桂, 自幼喜爱书画。无奈她在1990年于20岁之芳龄,一次意外中痛失了双手, 瞬间其人生也为此陷入了低谷。然而,何女士并不会因遭遇此残酷事故而气馁。但凭对书画的热忱和坚强毅力,何女士善用了她仅存的半截右胳膊缚上毛笔,开始学习了如何以特殊”用笔”方式写字。学习的那段日子,何女士除了上课学习书法之外,也自临碑帖, 很用心的感受以毛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书法之路。数年下来,何女士如今已可以写得一”手”好字,作品广受国内外游客群之欣赏,生计已不是问题。

由此可见,当我们面对严重事故发生于自己的时候,只要心态能保持坚强、平淡、平静与平实,即便是成了残疾,只要肯努力,也不一定会是残废的。


 

曾昭智

生于1958年,毕业于马六甲培风中学、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曾任职工程师、企业主管,退休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著作有“清评调”、文章见各报专栏。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