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科技产业中最火热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因为人工智能的应用而进入了崭新的发展形态。在这个趋势下,学校教育也无法逃离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与改变,即使老师再怎么不熟悉,学生也早已用将人工智能应用在他们的作业、报告当中,因此这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发展现况。
然而在接触了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后交上来的作品,会发现很多人误将人工智能视为将自己思考外包的工具,而出现各种人工智能回复拼贴出来的作品,当中有资料不全,甚至是推论错误的情况,也使得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有着不信任的态度,这都是对人工智能系统有误解的结果。
其实现有的人工智能并不会像人类大脑一般思考,而是汇整网络上各种资讯,并透过数据分析、归纳等模式提供问题的解答。换另一个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系统的强项就是拥有以整个网络为基础的庞大资料库,以及高速的运算能力,回馈给使用者的解答都是建立在以上两个强项下分析归纳的结果,因此并没有能力去思考出新的,甚至是有创意的答案。
在系统的设定以及为了满足使用者的提问需求的前提下,在处理一些缺乏资料或是不精确的提问时,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会降低其回答的精确率,这也就是为何人工智能系统会出现胡言乱语、答非所问的情况,这都是最为大家诟病的问题,因此操作者必须要拥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才能够有效的排除被系统误导的困境。
当使用者没有这个自觉,反而将原本应该自己思考的问题外包给人工智能系统时,就有可能被系统误导,误用错误的资讯除了闹出笑话,也可能会造成各种损失。因此人工智能的使用不该是思考外包,而是扮演资讯汇整的工具,毕竟其超过大的资料库与超高速的运算能力对资料分析、汇整工作有巨大的助力,运用得当确实能够省去大量的时间与资源在,只是在操作相关系统时必须要能够精确的判断其提供的资讯是否合理与正确,才能够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该如何对人工智能系统所提出的资讯进行除错,则必须要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与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并时刻进行思考训练,提升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将思考外包给电脑系统,才能得心应手的将人工智能作为提升效能的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