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成长的年代,基本上是充斥著否定和黑新中国的时代,当时的段子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费尽心力要解放,如今改革又开放,一切回到解放前”;又或说中国六四后虽经济成长快速,但政治改革停滞;又或说中国中产出现后会走向西方制度终结共产党等。

当随著见识逐渐多了,发现以上都是无知呓语。文人是可以很好讲述一个故事,但因为对政治、经济、技术、军事、社会等普遍认识不足,所以很容易犯上错误的归因解释。

例如,文人中,特别学了西方经济学的人,以为中国早期粮食产量不足是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并把后来粮食增量归咎于“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对此就有严重误导。

但真相是技术进步,而非单纯靠激发积极性的“大包干”。

因为新中国建政初期生产技术落后,为了保证可以人人吃的上饭,所以建立了粮票制度。这制度分不同时期的废除,背景包含在化肥产量大幅增加的基础上。

你以为简单的化肥,其实背后是技术工艺复杂、资本密集型、安全风险高,需要很强的综合工业实力才能大量生产出来的,现在能做到的国家也没有几个。但一般人哪懂这一点?

若对政治、经济、技术和时代背景等一无所知,满脑子只有西方那二极管“民主与专制”思维,是很难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原因所在。所有批判都是“讲就天下无敌,做却无能为力”。

当年那场国共内战若是国民党获胜,中国现在环境好不了印度多少。国共内战不是一些人单纯以为的两个政党的争权战争,而是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

国民党让中国政道倒退千年

先从“施政的方略”或“治国的方法”来解析其中道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有一个明显差别,就是不怎么看血统,而信奉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体现平等观,重个人奋斗,与外国强调血统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看中国政道的演变。先秦前,官员主要来自世袭、军功授爵,到了汉朝则有察举(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及选取人才)、征辟(皇帝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

只是制度上的缺陷和汉末的混乱,以上制度还是沦为地方豪强垄断推荐权,形成门阀势力,且其中考核标准模糊,易出现任人唯亲、名不副实的现象。

到了魏晋时代,曹丕继位后为争取世家大族支持,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正式推行九品中正制。

虽然短期内重建了选官体系,缓解了汉末察举制的混乱。但因为还是无法摆脱过去门阀控制的魔咒,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阶层的固化加剧社会不平等,且行政效率低下:后期重视门第而非实际才能,官员能力下降。

进入隋唐时代,诞生了最平等的科举制。科举制其核心原则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但即使到了唐朝中期,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中依然占有巨大优势。 他们拥有世代积累的文化资本(家学、藏书)、教育资源(名师)和社会人脉(行卷、通榜的渠道),在竞争中起点远高于寒门子弟。

这种门阀垄断官场的现象,到了印刷术兴起大幅降低了获得知识的成本,以及“落榜书生”黄巢诛灭所有世家大族后,到了宋朝就彻底成熟和完善,真正实现了“取士不问家世”,世家大族对政治的直接垄断宣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新格局。

但到了清朝时,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巩固满清统治,考试内容变得僵化,其目的是培养和选拔忠于朝廷、恪守规范、缺乏独立思想的官僚。

这里要强调,科举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考试内容。总的来说,中国几千年官员录取说往平等性发展的。

但到了民国时,它搞过总统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等,但无一成功。原因就是这些西方的制度其实是封建制度(封邦建国)的变体。

现今,西方议会还是根据地区划分,不同地区都有各种政治和经济势力存在,家族政治完全是常态,这和隋唐前的世家大族把控官场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多走了一个“让你以为自己是权贵主人”、“投票当天才有民主”的过场罢了!

国民党是个和基层百姓脱节,充斥著各种乡绅地主、买办集团(或称“包衣奴才”)的封建政党,“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让中国倒退回1000年前的门阀政治。

当官场上都充斥著不平等,对老百姓更加不会有平等。

至今,国民党在台湾还是自以为是模仿西方民选制度,视它为文明进步。台湾各地区都有不同政治和经济势力等家族门阀存在,事务官和政务官的区分,从根本上就对官员实行“种姓制度化”。

所以新中国政道是纠正自清朝乃至民国的后退,重回正确前进的道路上。

不管你什么背景,一律都要经过考核。中国历任领导彼此都没亲属关系,中央政治局除习近平外,没有一个红二代,就算习近平也是从底层干了30多年才能进入政治局的。

民国沦为美经济殖民地

在经济上,抗战胜利后的中国迅速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国民政府当时签了很多看似平等,但对于当时处于农业国的中国其实是吃亏的卖国条约。

其中涉及经济的主要是1946年11月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根据该条约中国全部领土、全部事业一律对美国开放。在一个仍处于农业的国家,如何能抵御当时最大工业国的美国的产品倾销呢?

当时中国缺乏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在开矿、设厂、经商上无法和美国对抗,导致美国资本垄断关键行业。

美国商品凭借低成本、高质量优势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如纺织、食品加工、轻工业)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企业破产或被美资兼并。

条约未限制美国资本对关键领域的控制,中国本土工业难以积累资本和技术,长期依赖进口制成品,自主工业化进程受阻。

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国享有自由经营权利,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国的金融命脉,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经济命脉完全被人殖民,这就是国民党若继续执政中国,中国根本就没复兴的可能。因为所有能发展起来的国家,关键之一就是必须能掌握自己本国的生产资料。

(待续)

朱冠华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