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政治制度里,国会和州议会可以自行决定日期解散议会,中央选举并不必然和州选举同步。然而,在西马半岛,多年来一直有著国州选举同步选举的惯例,直到2021年马六甲出现州政权危机后提前启动州选,然后才陆续发生柔佛州选和六州选举的不同步情况。
2022年第16届全国大选,希盟执政的州属选择不随中央步伐解散,明显是为了规避风险和考虑胜算,如今希盟已执政中央,行动党陆兆福却说支持第16届全国大选恢复国州同步选举,原因是节省开销和提高胜算,这两个原因前者更像是门面话,后者则反倒是诚实。
行动党固然可以为了政治考量而在国州选举是否应该同步进行的立场上有所转变,有没有双重标准也不是最重要,因为这个课题背后更深层的政治和制度矛盾考量,值得人民慎重思考。
事实上,分开选举在马来西亚并非新鲜事,砂拉越自马来西亚成立以来都长期与中央分开选举,沙巴也曾经是如此,直到1990年代才与中央步伐划一;分开选举是制度赋予的选择,不能单纯考量中央政府的便利,简单地以“节省开销”而加以否定,相反的,分开选举可能更符合马来西亚的联邦精神,更有利于民意监督和地方治理。
国会和州议会选举分开进行,意味著选民可以在不同阶段对政府进行检验和表达意见,形成更频密的监督机制,如果国州选举同步进行,选民则五年才有机会做一次“总清算”,监督频率减少,这反倒削弱了民主问责。
此外,同步选举往往会让全国议题掩盖了州属的地方议题,州选的结果被全国风向和课题的风向带著走,地方议题和州政府的治理表现都没有被凸显;分开选举则能让选民更专注评估州政府的治理和政纲提要,这对强化州政府的地方治理和问责尤其重要。
政党在面对政局地变化,对国州选举是否同步的说法采不同的说辞并不意外,但如果说辞背后没有一套清晰的原则框架,而只是根据自己的政治利益计算的话,就说明了他们的决策只服务于权力算计,而不是制度的建设,这样的政治文化,没有制度原则,只有政治投机。
节省资源只是政客的伪命题,选举固然需要经费,但比起贪腐、低效治理和制度浪费,根本是微不足道,拿“节省成本”来说事,等于把民主成本说成了浪费,本质上只是要巩固自己的权力优势罢了。
总的来说,国州分开选举并不是浪费,而是联邦精神和民主监督的体现,与其视之为政党的权谋博弈,不如从制度建设的高度出发,开发它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