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对党国盟近日向国阵成员党马华和国大党伸出橄榄枝,希望这两个族群政党转投国盟,以壮大阵容。然而,马华迟迟未有决定,前副总会长郑联科更批评领导层优柔寡断,缺乏大格局。
问题在于,马华脱离国阵后是否还有生存空间?过去六十馀年,马华依附巫统而存,有人说他们“吃香喝辣”,也有人讥讽只是捡拾巫统残羹冷炙。长年累月,马华不敢在华人权益与华教课题上顶撞巫统,换来的却是自身的衰落与边缘化。
巫统并未因过去马华的“风雨同行”而心怀感激。相反,在加入团结政府时,巫统根本没有把马华纳入权力分配。结果,马华在团结政府内毫无角色,只能通过频频攻击同为执政成员党的行动党来刷存在感。
在马华眼中,行动党是导致自己被华社抛弃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炮打行动党”。但现实是,行动党凭借95%的华人选票和40名国会议员,已成为国会第二大单一政党,仅次于伊党。相比之下,马华的冷嘲热讽显得无力。即便行动党仍未解决独中统考承认问题,这一课题是否会成为其政治“致命伤”,仍有待观察。而关键在于,董总对承认统考是继续“摇旗呐喊”,还是选择低调回避。
去年,董总宣布不再把承认统考列为华教优先事项,引发华社质疑,认为这是在大是大非前的退缩。若统考议题逐渐降温,行动党或能“轻舟已过万重山”;若董总坚持到底,毫不妥协,反而可能成为行动党宣言“信誉”、执政“诚信””的未来考验。
无论如何,马华的尴尬在于身份模糊:既是执政联盟成员,又摆出反对党姿态。这样的骑墙姿态,不仅无法加分,反而沦为笑柄。
马华若要突围,不必顾左右而言他,而是必须严肃、认真、坦然作出抉择:要么破釜沈舟,退出国阵,成为真正的反对党;要么放下成见,恩怨摆一边,与行动党合作,在团结政府中扮演建设性角色。
若马华继续模棱两可,扭扭捏捏,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兽之斗”,最终被历史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