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守派新星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谷大学的演讲场合遭到枪击身亡,这起政治暗杀震惊美国社会。自从去年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中险遭枪击以来,美国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已屡屡面临死亡威胁,显示出极端化撕裂的局势愈演愈烈。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强权,美国的民主体制如今却处在暴力阴影之下,民间弥漫的肃杀气氛已不容忽视。
美国历史上,当国内矛盾激化、政局陷入不稳定时,执政者往往会把矛头转向外部,以对外冲突来转移内部压力。二战之后,无论是越战、海湾战争还是阿富汗战争,都有军工复合体与执政团队合谋的影子。当柯克这样的保守派代言人死于暗杀,其背后释放的讯息是权力平衡正在失序,而军工复合体出马的时机也随之成熟。
事实上,美国在南加勒比海早已部署了大批军力,以“打击毒枭”为名在委内瑞拉近海巡弋。战舰、潜艇、F-35战机,甚至航母编队、两栖登陆舰都集结在波多黎各以南的海域。就在九月初,美国军机与海军已经轰炸过一艘被指走私毒品的委内瑞拉籍船只,造成十一人死亡。马杜罗政权的愤怒回应,与美国国防部威胁击落委国军机的强硬口气,显示军事冲突一触即发。表面上是反毒品,但美国政坛内部的鹰派人士却早已把矛头指向马杜罗个人,借机推翻委内瑞拉政权的意图并不难以察觉。
国会内部的共和党茶党派系,长久以来就把马杜罗视为心头大患。这不仅出于意识形态上的敌视,更牵涉到石油利益的盘算。委内瑞拉拥有全球最大的探明石油储量,却因制裁与政权腐败而无法正常输出。若政权更替,美国能源企业将是最早的受益者。因此,在柯克遇刺、社会情绪高涨的背景下,特朗普若推动出兵委内瑞拉,很可能获得国会的背书与配合。更何况,在共和党基层的选民中,反共、反左派与能源安全的叙事极具号召力,能在短时间内凝聚强大支持。
然而问题在于,这样的动作究竟是为了解决南美毒枭问题,还是借外部战争来转移国内的极端对立?特朗普既要安内,也必然会攘外,而军工复合体的角色则是推波助澜。柯克之死所引发的保守派悲愤,会否成为“出兵委内瑞拉”的政治催化剂?值得进一步观察。
同时,美国的霸权焦虑也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在过去十年迅速崛起,不论在制造业、基建、半导体甚至太空探索上,都不断被拿来与美国比较。美国智库的论调互相矛盾:一方面承认NASA在登月竞赛上落后中国,另一方面又强调中国在先进晶片上落后美国二十年。但对美国社会而言,事实细节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焦虑:百年来的全球霸权地位正在被挑战。也正因如此,美国对外的军事动作不再只是针对个别政权,而是带有防守霸权的战略意味。
放眼世界,同一时期印尼的学生运动流血收场,尼泊尔的暴动更导致政府高层辞职出逃。全球乱纪元似乎无处不在。即使是自诩为世界灯塔的美国,也无法幸免于这种动荡的潮流。柯克之死,不只是一次暗杀事件,它揭示了美国社会内部的裂痕,也可能成为对外冒险的新起点。若历史规律依旧,二战后的美国每逢危机都在海外寻找战场来转移国内矛盾,那么特朗普是否会延续这一套逻辑,出兵南美,重演冷战时期的“后院干预”?
答案或许仍未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正处在一个新的躁动前夜。柯克的鲜血,既是国内极端撕裂的写照,也可能是下一场国际风暴的序曲。世界在观望,美国在盘算,而全球乱纪元的轨迹,正因此一步步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