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趁著到全国各地出席民政党活动的时候,顺道跟当地民众打打交道、与党员同志进行交流,听听大家的看法和建议,了解他们生活上面对的问题。我很欣慰,虽然民政党过去3届大选成绩并不如意,党员同志还是没有忘记初心。
最近,我有机会跟几个稻农交流,作为最基层的农产品生产者,他们的收入若跟中介相比,付出的劳力往往跟他们的收入不成正比。农耕者除了要看天过日子,播种的稻米会不会有收成还要看水源、疾病、害虫等影响。
白米作为国民最主要的粮食,国家的稻米总产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减少,为何市面上还是常常看不到本地白米?对于稻农和消费者来说,一旦本地大米供应被切断,民众只好购买进口大米。
最可笑的是,掌管农业部的部长似乎不了解市场如何运作,没有从根本问题下手,口说要提高白米产量,却没有设法改善和协助稻农解决他们的问题,反而给米商提供补贴,让他们不再把本地大米和进口大米混在一起。
从2025年初开始,国际米价一直往下掉,现在的米价甚至比新冠疫情之前还要低。本地白米和入口大米的价格相差不远,奇怪的是,为什么还是很难在市场上看到本地白米?难道还是有人不顾政府的警告,继续偷偷的把本地白米和入口米混在一起出售?
兴许我们尊敬的农业部长现在很纳闷,既然进口米的价格与本地米价格相近,为什么白米市场还是出现本地米难见?部长知不知道要提高本地白米的条件,就是必须先稳住稻农们的军心,如果这个行业持续难生存,稻农哪里会像扩大种植区、提高产量?
交流中,他们提出建议,与其继续给米商补贴,不如考虑增加白米入口税,过后再把这些津贴和税收用来鼓励稻农增加产量,这才是最实际、最直接的做法。要是稻农已经在生活上苟延残喘,如何鼓励新一代稻农加入这个领域?
他们举例,这个情况就好像当初政府提供鸡蛋津贴,为什么有津贴的时候,蛋价和产量一直很稳定。甚至还会出现更低的价格。现在鸡蛋津贴被取消了,蛋价马上水涨船高,难道部长到今天还是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
政府提供给人民100令吉SARA援助金的用意,美其名是要帮助人民,可是有没有想过,鸡蛋作为人民的主要蛋白质来源,蛋价如果继续这样慢慢的往上调,人民的生活压力是不是一样会加重?难道政府又要告诉人民少吃鸡蛋?
为稻农提供补贴或者津贴同时,政府也应该考虑为稻农提供技术化提升,毕竟从事这个领域的稻农多少都上了年级,劳力是一个问题。要是他们老了,干不动了,决定放弃种植,那不是增加土地被荒废的机率?
本地粮食安全
稻农获得额外补贴后,政府也可以从米价下手,把价格降至每公斤2.50令吉或更低,这样本地米的价格就比进口米略有优势了。前提是,政府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做好监管?不然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如果进口米比本地米价格更高,同时确保本地米不会从市场上消失,本地米就会成为绝大多数民众的选择。收入有了保障的农民就会安心种植水稻,国家稻米自给率将会更高,本地粮食安全率也会更高。
著名日本作家池田大作曾说,民众的幸福才是政治的目的。现在我国人民的民生问题严峻,议员高薪厚禄,却漠视民意,利用纳税人给予的薪水而不为人民解决问题,反而只顾著拍首相安华的马屁,这绝对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