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国欢庆大马国庆这一个大日子,亮相的有,小猫军警肌肉男;战机非遗坦克车等,多姿多彩,多元共融。然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霹雳州国庆庆典上,一名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女子突袭舞台,试图接近霹雳苏丹,举座皆惊。
该惊险一幕令人震惊,并迅速占据各大新闻版位。所幸执勤安保刻之间将其拿下,带离现场。苏丹陛下安好无恙,洪福齐天,吉人天相。
本以为事发至此,自当交由执法单位依章办理后,自此告一段落。岂料,国盟伊党万锐州议员哈菲兹却在未查明事实情况下,企图将失常女子冒犯霹雳州苏丹事件与华裔社群挂钩。此等张冠李戴,何异于“欲壑难填”的政治投机?
幸而警方神速澄清,肇事者乃一名正接受治疗的巫裔女子,与华社毫无瓜葛。此番声明,犹如一记响亮的警钟,及时阻断了社媒上某些居心叵测之徒以种族角度切入恶意传播此事件。此功此绩,警方确实应记一笔。
然而,透过此事,却也让我们再一次看清国盟,尤其中坚伊党,骨子里那股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与极端思维。无论风吹草动,抑或鸡毛蒜皮,只要能牵扯华印社群,便摇身一变为天大课题。这种见猎心喜的政治本能,暴露无遗。
在哈菲兹信口雌黄、口无遮拦之后,值得一提的是,数州行动党社青团旋即挺身而出,快马加鞭前往警局报案,要求警方依法究办这番虚假、挑拨、分裂社会的言论。
正所谓:“吃辣椒者,自然感觉到辣”。心虚的伊党哈菲兹,随后便发布面子书巧言狡辩道:“事发当下,初步获悉肇事女子为华裔;基于对苏丹陛下的爱戴,心中惊惶,遂急急发帖。”
其贴文中意有所指涉事者是华裔,因而微臣惶恐。听罢。笔者便奇了怪了,纳了闷了。依其诡辩,若他族肇事,便可置若罔闻乎?难不成在伊党哈菲兹眼中,唯有华裔的“武力值”天生高人一等?此等逻辑,既荒唐可笑,又处处泄露其根深蒂固的偏见。
深究伊党哈菲兹的发帖动机,轻信谣言也罢、语无伦次地信口开河也罢,先入为主偏见作祟也罢;轻易地将冒犯苏丹者冠上“华裔”的偏颇标签,已将其心态之恶劣昭然若揭。此举不仅暴露哈菲兹个人的狭隘,更映照出伊党本质上那股积重难返的种族主义劣根性。
说到底,肇事者究竟是何族裔,其实并无关宏旨。真正重要的,是安保是否有漏洞,未来如何补强,以杜绝重演。有人冒犯苏丹,自然令人忧惧;所幸安保迅速应对,未酿成大祸,陛下安然无恙,这就足矣。遗憾的是,马来西亚政坛却总不乏这一类“种族主义鼠辈”,借题发挥,见缝插针,把族群和谐当作儿戏,把政治投机当作手艺。
事实上,在大马社会,原本最寻常不过的车祸、邻里争执、校园霸凌、职场纠纷,甚至鸡毛蒜皮的小案,只要牵扯到不同族裔,都可以被有心人简化成种族课题。于是,本来属于执法与管理范畴的问题,顷刻间被扭曲成族群对立的借口。
而在政坛上,国盟,尤其是伊党,更是偏好此道,动辄挥舞种族大棒,热衷火上浇油。其行径无异于政治投机的种族主义“鹰派”,尽显鼠辈心肠。长此以往,非但无益于国家团结,反而加深裂痕,动摇国本。
若要国运昌隆,民族和衷共济,最该抛弃的,正是这种“逢事必族”的思维。政客不该成为挑拨的先锋,政坛更不该成为偏见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