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州哥打达鲁阿曼州议员郑瑞隆日前在一项捐血运动上,呼吁民众前往捐血时,应诚实告知自身性史,因近年数据显示,捐血者中验出爱滋病毒(HIV)的比例有所上升,隐瞒相关资讯可能影响血液安全。
他说,捐血时需要回答问卷,当中有一栏目提问是有关性生活的相关问题,他希望民众能诚实回答。同时,他提醒,若怀疑自身患有爱滋病,应到医院去进行检测。
坦白说,每次看到如是的新闻,心情极为矛盾。女儿在2022年5月移植骨髓之前,因地中海贫血症而有好几年都需要固定每月输血,方能延续她的性命。
在长期输血的那几年里,她每六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全面性血检,抽取七八小管的血液去检查所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等,因为这些可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都存在空窗期。
犹记得张艾嘉主演的《地久天长》,正是一名血友病患者因血凝素受爱滋病毒感染而染上爱滋病的真人真事。也因此,女儿每六个月的血检,仿若定期的大小考一样,总让我想起这部戏,默默一次又一次地祈祷一切能平安无事。
除了这套戏,妈妈也曾因输血而出现健康问题。话说她在四十多年前生下我时,曾输了一包血。多年来她都有定期进行身体检验(包括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等),直至疫情爆发前的一两年才发现肝硬化,进而发现她原来有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和甲型、乙型肝炎不同,只能通过血液、针筒与性行为传播。追根究底,医生认为她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输血,也就是四十多年前输的那一包血,含有丙型肝炎病毒。后来,我才知道有另两位朋友的妈妈也和我妈妈一样,都是在1980年代生育时因输血而感染了丙肝……
想不到在四十年后的今天,医学和科技的发展已比当年大跃进,但却因一些人选择隐瞒或抱著侥幸心理,甚至是无知地当捐血为体检,才让病毒的空窗期有机可乘,此乃完全可避免的人为疏忽啊!
保护输血者重要防线
除了最基本的血红蛋白(HB)和体重这两关,捐血者也要符合一些条件。性工作者、曾经吸毒、拥有多位性伴侣、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者)、B型肝炎病史、C型肝炎病史、HIV检验阳性或爱滋病患者、生产或哺乳未超过一年、纹身/穿环后不到1年、半年内进行过重大手术者、体重少过45公斤、服用抗生素或疫苗接种后不到21天,或发烧或感冒不到1个星期等人士都不得捐血。
以上种种条件,并不是刻意刁难或为难捐血者,这主要是一些可经由血液传染的疾病确实存在潜伏期。因此,捐血前的问卷,是保护输血者的其一重要防线。
犹如我在2024年12月25日刊登的〈守护血库,延续生命〉提到,少子化、老龄化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因素都导致捐血者数量的减少。再加上大马只有2.5%人士有捐血习惯,所以几乎每年斋戒月、佳节期间的血库都会出现血供短缺问题。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深刻明白这一包包血的重量。感恩所有捐血的善心人士,用他们的热血延续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因此,恳请大家捐血前确保自己没有任何健康状况而害了其他人,因为接受你热血的可能是病童、重症患者,甚至新生儿,稍有不慎可能会毁了一条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
请别让帮人的善意,变成无心的伤害啊!